美文网首页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作者: 朔方南浔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05:57 被阅读0次

    读《中庸》有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抄写《中庸》时,印象极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这些过往已有了解的话语,再读《中庸》,恰是在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后,作业的内容是对媒体进行对比,对报道内容的客观性进行分析,全篇中印象最深的竟是孔子的这句嗟叹。

    我想浅薄地谈谈我心中的中庸新闻观是怎样的。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新闻素来倡导客观性,而在趋于娱乐化的时代,部分媒体的报道恰是在“行怪”,以噱头夺人眼球,事件中双方当事人仅取一人之词,摒弃事件中最关键的部分,挑选出最能引发舆论的部分进行大篇幅报道。同时当今自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垄断,其发声甚至更快于传统媒体,倾向性、煽动性引发众多转载,待传统媒体查明真相再发声,舆论声讨已然剩下一地鸡毛。不禁令人感慨,新闻客观性之阙,亦已久矣。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除去上述提及的娱乐化倾向,使得部分媒体追求经济效益而将客观性抛之脑后,我且认为还有以下一些原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同样适用于新闻界。有素养的记者不发声,缺乏客观性的人频发评论,有文化的人或矫枉过正或过分解读,知识不足的人义愤填膺,以键盘维护正义,客观性成了当中的牺牲品。虽说人人都有麦克风带来了言论的自由,但也分解了话语的权威性,重口难调,个体情况差异性大,客观性更加难以达到。

    都强调记者应不偏不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现实中客观性就好比空中楼阁,“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记者维持的也只能是相对客观,而非绝对客观。同时,“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即便记者有客观意识,在实践中、利益中、情感中、娱乐中,这一意识也被渐渐冲淡,反应在文章上又是另一种境况。

    但并非所有记者皆同以上这般,秉持客观性和新闻情怀的记者固然是有的,但缺乏新闻素养的记者、摒弃客观性的报道,将会损坏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印象,对于媒体的信任度的降低,反过来也会影响媒体对新闻要素的坚持,因此,秉持新闻客观性是记者,是媒体应当坚持的事。

    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既为记者,应行乎记者,固文之客观真实。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记者在写报道时,应尽力克制情感的流露,坚持“中”,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即便记者未发评论,其文章的遣词造句中也会流露出其一定的情感态度,此时应坚持“和”,使得文章符合节度,反应各方声音,而不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同时,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采访过程中、在撰写文章中多加思考与探究,先自省后行文,既择此业,既知客观,理应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fy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