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大德歌·春

作者: Fwx烟雨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9:14 被阅读9次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大德歌·春》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这支小令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發其盼望离人归来而久久未归的哀怨情愫。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發闺妇怀远之情。

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

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

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全曲运用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蕴藉含蓄地表现闺中少妇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春天的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

双调·大德歌·春

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接着又进一步从内部揭示少妇心灵上的创伤。

“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少妇因情侣久去不归,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

因而心绪不定,忽上忽下,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

作者这样从外而内两个方面刻画,便把一个愁苦的少妇在等待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同时也使下句的“一春”有了依据。

既然少妇一等再等,结果九十春光已过,不仅人未归,连消息也没有得到,最後就不能不伤感地明确点出“一春鱼雁无消息”了。

在这七个字中,虽未着一“思”字,而少妇思念远人的炽烈感情已溢于言表。不用说,这时的少妇痛苦已极,凄迷纷乱,百无聊赖。

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此曲开头以子规鸟的啼叫引起少妇的思念,用的是比兴手法。

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相关文章

  • 双调·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

  • 【双调】大德歌

    木箸下,瓷底花,清粥浅浅华灯轻划。细语逗趣话,天南地北恣意滑。流光拂青丝白发,怡然自得淡饭粗茶。 哈哈,第一次尝试...

  • 品读元曲15 (七首)

    作者:关汉卿 【双调】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

  • [双调·大德歌]春愁

    [双调·大德歌]春愁 花依旧,草青秀,春来人却瘦。杨柳梢头绣,春风遍地游。采撷忘记相思豆,闲愁伫眉头。

  • 【双调】大德歌.秋

    【双调】大德歌.秋食 七星鲈,桂花酥。 更添酿一壶。 酒醉相思去, 歌酣影独孤。 嫦娥月遁终身误, 才多了这仲秋佳...

  • 《双调大德歌·飞雪》

    雪纷飞,舞梨花,风起乐城喜万家。密洒堪图画,看碎琼铺街衙。楼头旗展彤云下,飞花入窗润文札。 注释 1、乐城 : 沧...

  • 【双调】大德歌•念

    [双调]大德歌•念 ——小锶 冥摇摇, 夜渺渺, 梦君宵雨桥。 再唱轻梅调, 和风雨绿蕉。 香闺寂寞谁人瞧, 思念...

  • 【双调】大德歌.笑笑寄语

    高与低,休再提,那成绩单不过一张纸。 未放金榜日,人生何故无端患得失? 从来你是心头肉,为娘只愿今生两相知。

  • 【双调•大德歌】柳随风

    小桃红, 柳随风, 白杨正待命。 燕子飞高兴, 耕牛卧不宁。 城田沃野萌萌动, 谁愿坐闲空。 〖韵〗《中华新韵》十...

  • 【双调•大德歌】冬说

    地涂霜, 鼠屯粮, 牛群会马帮。 明月蒙头亮, 山披一束光。 河滩芦苇迎风荡, 白雪赐衣裳。 注:押《中华新韵第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调·大德歌·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hf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