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主要来自两方面。一、家人不理解。这个年纪,回到家里,说的最多的怕是婚事了。三十岁还未结婚,这在潮汕农村是少见且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多数人在二十四五甚至二十出头便已成家。你说婚姻自由,晚点结婚也没关系。不好意思,这是潮汕地区,人们的思想上还有保守和传统成分,所以不至于那么开明。
关于催婚的原因,妈妈曾说,被人问起孩子结没结婚,她总感到羞愧。孩子没结婚关系到父母的面子。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结论,如今也在生活中得到证实。换而言之,孩子的个人幸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面子。所以可以凑合着过就可以了。
但我认为,至少应该谈得来。经济暂且不谈。重要的是,价值观要基本一致。要求价值观完全契合,这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被人怀疑你压根就不想结婚。毕竟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的价值观也如此。能够基本一致,至少相互包容,那已经很难得。当然,这种想法是有点“不要面子”的。
二、朋友不理解我。这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这几年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得到的结论大概如此。一方面,自己从小喜欢艺术。艺术家的思维往往特立独行,主观性强,与众不同。另一方面,自己从小就具备与同龄人更多的阅读量和知识量,导致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别于同龄人。所以常常跟同龄人说不到一块去,或者有时说着说着自己最后成了沉默的那一个。当然身边很多人认为我这是内向。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工作以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只不过“朋友”变成了“同事”。身边的同事忙着给学生提高分数的时候,我想着学生如何在适度提高分数的过程中更健康地成长;身边的同事看到学生成绩无法提高心急如焚甚至偶有怨言时,我开始主动反思自己教学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就这样,我成了少数人,远离主流的人。
那么我应该因此感到孤独吗?总是与别人格格不入,过于坚持自己是否合适?我也想过这个问题,甚至因此而迷茫。当然,那是大学以前的心境了。如今我愿意相信,世界是多元的。那所谓的多数人和像我这样的少数人都存在,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罢了。然而,这终究是我自己的想法。生活中总还会有一些人会投来不解的或者困惑的眼神。那种眼神呼唤着你加入他们和他们过同样的生活,有时也带着蔑视和嘲讽。
我知道,直面这些眼神和观念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要找到那些思想上能够与我相通的人。他们与你超越地域,超越历史。与你不曾往来,但他们说的话以及传播的思想却可以给予你精神上的鼓舞,为你继续坚定走下去指出方向。这便是我越来越喜欢马斯克那句“我现在不和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准上去思考”。
当你不被理解,别急着去争辩,因为理解你的人不会很多。你要做的是,保持成长,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对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会证明你也是对的。你只是看得更远而已。以此勉励当下有些孤独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