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甲骨文写作“小,角,臼,牛”。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c29ab9dd18d6765c.png)
《甲骨文编》解
小,甲骨文写作“三个丶三足鼎立”,光化生命,在生命之间循环传递,各自为小。角,甲骨文通“入,宀,终或冬”,写作“倒写的心或贝”,即甲骨文“乂”的“下心”,始于上心往复转化、频频互动,映入下心。用心观察,终有反应,形成一个“角度”。角的这个甲骨文字形也可看做“两个以或厶相反而连”,表示生命之间旋旋转化,相互激发,传递进入的能量,彼此形成“角力”。角的甲骨文在当中加“入或仌(bīng)”,表示彼此相反互动、形成连接,如同“角斗”,即电磁力。如此逐步发展,形成键接,如水凝成冰,从一角成相角。仌通“冰,大”,生命能量逐步传递,形成键接、步进、成长而大。如此频频分聚、衍生幻化,就是“兆”,就是漫天星辰形成的机制。“向左倾斜的仌”就是秦简牍“斤”,表示赐予能量,逐步角动,键接成仌。“两个并列的斤,贝”,即金文“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频频互动、往复转化,构成一个边界,好像有个外壳,就是“质”。光的角动量渐渐流失,化入引力波,刻画众星运行的边界,如贝壳上的波纹和螺旋纹,天地如同一贝,在孕育一个珍宝,就是物质世界孕育精神世界的像。《说文解字》说:“质,以物相赘。”
臼(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大篆写作“爪,相反的爪”,或“兆,凵”,可表物质粒子抓取部分光波的能量,再通过粒子之间的相角互动传递能量、彼此键接,如此形成的空间,像一个“槽臼”,当中兆亿星辰频频分聚,熬炼压榨出的精华,坎坷积淀,向上出离。牛,是“倒写的大”,与“小”上下始终呼应,可表一个缓慢而持续的惯性过程。宇宙大爆炸之后,至大返小、键接消散、角动量损失就是物质世界的惯性。生命抓取的光频在生命之间传递、通过相互角力建立连接增长的过程,就是光能被持续分解散失的过程,即熵值增大的过程,也是信息和心意不断传递、体会上心的过程。“不打不成交”,生命与光的彼此了“解”,就是槽臼中要榨取出的精神,就是丶的传递与繁生。
解,是物质发展的方向,是能量在物质间“押解”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消耗,像蟹类将大量底层垃圾化土的终极“代谢”。因着物质消解、让光解放的发展方向,多种生物进化为蟹类,即生物“蟹化”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2db9a756aa3b8bdb.jpg)
广义相对论时空弯曲如“臼”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d6e1584f17ca56b6.png)
《甲骨文编》1小,2-3角,4秦简牍:斤,5《金文编》质,6大篆:臼,7《甲骨文编》牛
质量如何产生
质,如“至”,如贝有外壳,是信息传递的边界。信息内外不对等,好像闲人勿入,通过光交流互换,表现出色,这就是物质。如果能洞悉其中的所有信息,就了解到了实质。好像与上心沟通,得到了宝贝,就是“乂”。质之间相角频动,表现光的内理,不可能超越光速,即物理学所说“携带信息的传递不能超越光速”。
反物,是“以物相赘”之反,即“臼”的像,是臼中物质世界的渐渐变旧、消散、熵值增大,而从物质中释放出的精华,即“解”,正面为“分解”,背面为“了解”,就是入微的信息和大而逝、生命传承的精神。就如商代货贝,是心得光而发光的贯通,生命如破壳而出,就不再受制于物。也如殷墟的龟甲兽骨,是藏在龟壳下的胸甲,上面铭刻在胸在骨的,就是从上赐下的信息。二者都是流通、传承、用心得到、用心付出、释放的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72100e2a51bb82d5.png)
商代典型货贝和殷墟龟甲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经·第二十五章》
大,甲骨文通“仌、立”,写作“入,丨,入或终”,表示角动演进。也写作“个,土”,表示个体至终化土,精神如气不见。大小对立,有大必有小。质来自于光,可以转化出光,就是质的角动之终。大,意味着不断相角而连,相角转换,“相失”而“去逝”,好像不见,能量守恒。
远,甲骨文写作“彳(chì),衣”,表示频化生命,进入化能,小步带动,一衣带水,历经所有波动起伏,渐渐积累,所有角度融合,人的认识和能力增长,如同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反,甲骨文写作“左转的入,又”,表示能量一次又一次地转化,角度一次又一次地转化,角度变换的终极,圆满而“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如此,天如此,地如此,人也如此。人与天斗,与地斗,甚至与道斗,如同角力。不拉出来试试,就不知力量何来何去。“角力”的过程,就是道入人心的过程,就是“入”的过程。不断角力,终至反省,就是“人”。光入而死,复出而生,成人的思想成长,是举一反三的结果,也如新光复生,就是电磁波内两个角动量相角、三向运行的道。没有光之小就没有人之大。人不发光,何以称大。人至大又无的升华过程,不断失而逝,积淀而远,圆满而反,当中充满了生命与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角力、矛盾、斗争。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b0e73a6a0ae31be8.jpg)
《甲骨文编》大(4通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6b01a9887939cccb.jpg)
《甲骨文编》远,反。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达到“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仍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至大反小,谨小慎微,踌躇满志,善刀而藏。庖丁解牛,不仅“分解”牛,而且“理解”牛之道。所以文惠君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懂得牛者不大、从小见大、大小互化的事理,可以养生。
入,即汉字部首“亠”(tóu),甲骨文写作“捺,撇”,也可看做“两个频频互动的弧形”,电磁波有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两向相角,频频互动,这是时间;合成线动量,三向运行,这是空间。光的内理,即“入”,入即“角”。内在两向角动为入,外在直线运行为一;内在两向平衡而持续为一,外在彼此相角为入。入与一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就像中国服饰、礼器、家具和建筑上的“角花”,以十字形、入形、乙形、菱形、旋形等各种形式组合,表现两个角动量谐调发展的连、结、会、合,呈波、呈旋衍生幻化。以角为花,既引人入胜,也支撑起人的创造。角动量守恒,传递不息,就是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a07c5c173bae758f.jpg)
中式角花。
光的内理传递给生命,化作生命得到的信息,就是“卜”,甲骨文通“丂”(kǎo),写作“一,丨”,即“翻转的入”,表示入内而赐,入的转化。信息的逐步传递,也是能量此起彼伏的传递,即“宇宙大爆炸”遗留的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小起伏、微小频动、微小各向异性,这是“希格斯场”产生“质量”的原理,也是形成宇宙漫天星辰和大尺度结构的机制。所以,斤的甲骨文也可以看做“两个卜步进”。质的金文写作“斤,斤,贝”,表示粒子彼此角动、起起伏伏,就是信息传递、交换而普及的过程,如宝贝流通,就是“质”。如此而成世事万象,都在传扬着这个从上而来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最初的话语,最初的意念,最初的光,时时引人思考,何为世事万象后面隐藏的“实质”。所以,卜,甲骨文通“丂”,丂古文通“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b98407fb0778b058.jpg)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小不均匀,温度涨落幅度约百万分之五,各向异性约十万分之一,
《说文解字》说:“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入,是从上而予,是上心的反映,是源头,是因果论,是绝对,是所有。一切都是白白得来,现在的一切,决定将来的一切。不明白入,就不认识源头。不珍惜现在,就不配拥有未来。入,是两相角动,是辩证法。入而角动,充分互动,掌握规律,上心映入下心,反省成人。入是一切,一切的目的,是造就人,让人知反,饮水思源,百善孝为先。入,是元首,是点滴之光,是最初意念的体现,就像人的头,也是一切的开头。所以入作部首即“亠”,可表最初的意念,点滴的光,持续发展的频动。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纪》
人,甲骨文写作“入,弧形”,表示入的频动翻转的过程,就是人;也可看做“乙,撇”,人是这个起伏的频动、形成波动、长久演进的体现。《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如“刃”,甲骨文写作“丶,匕”,“丶”是最初的那个意念,能引起频频涟漪,如刃穿透物质,获取信息,角动翻转。人比于丶,得丶之频,所以自强不息,所以厚德载物。人如“认”,通过对自然的思考,举一反三地考察,形成思想认知,“我思故我在”。如此,能从物反物,从大反小,牛者不大,“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成人之思,无思不人。
老子说:“出生入死。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德经第五十章》就是说:人向往生,却十之有三被牵引陷入了死地,因为他生在环境过于优厚、物质积累太多的地方,以至离不开舍不掉。无死地者,就是出离死地,反物而游刃有余之人。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是对老子思想的生动阐释。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2489444e42c1894c.jpg)
《甲骨文编》人。
古人以蜗牛形做调酒器,其上隐现龙形。旋转调酒,化波传递,就是以角渐进、合成一光的过程。这个过程如蜗牛,点滴渐进,生命之工,最终化光,就是“觥(gōng)”。商觥以蜗牛和背上浮现的龙形、羊首或牛首握柄(即鋬pàn)、腹深如臼为造型,其内铭文“宁矢”。蜗牛之像,波入旋中,旋转传递,质密为壳,以波而动,能缩能伸,缩而成子,舒而化波,周而复始,慢慢而行,锲而不舍。以牛羊为首,羊温顺而群聚,牛食草而缓行,人能效法,顺从元首而聚、锲而不舍渐行,就掌握了品味生活之道。“宁矢”,即“所有个体、所有角度,逐步相角相消而聚”,即量子电动力学中,光经历的所有路径抵消后呈现直线运行的原理。光运行的内理,更像蜗牛的行进,快中有慢。入,是“蠕”,是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力量。兜兜转转,角度变换,小心翼翼,悉心踌躇,就是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虚心慢工。商代还有兕觥,兕即犀牛,如犀之角,以角成一,心有灵犀,内外贯通,升华之道。调酒的目的,也是愉悦精神,助力升华。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db3f4d872c2c842d.jpg)
左:商晚期·妇好墓青铜觥,右:商晚期·青铜觥,内底部铭文“宁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72c318e0f76f6c93.jpg)
商代龙纹兕觥(山西博物院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903a4baf7befb51d.jpg)
《甲骨文编》入,2-3卜(3通丂)。
《庄子·杂篇》说,庄子有一位知己叫惠子,可惜早逝。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怀念惠子:楚国有两个人,一人在鼻子上涂一层薄薄的白灰,站立不动,另一人挥斧去砍,“运斤成风”,白灰被刮去,立者鼻子不伤,面不改色。挥斧者称立者是自己的“质”。庄子说:惠子死了以后,“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信息传递,可以无话不说,毫无保留,彼此“质朴”,相互“对质”,以至彼此相知,彼此同心,一体而动,才能叫做“质押”,否则只能叫做“抵押”。质的核心是“知”,信息相通,协同联动,对外一体。能量在起伏中延续传递,粒子之间如同互相投掷“虚光子”,产生电磁力相互作用,形成连接,这个过程中,信息得以传递普及,既像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角力,也像相声的逗哏和捧哏,让信息的传递起伏跌宕、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如同一出有剧本的精彩大戏。这是“质”的作用,但质若固化,让人入而不能出,就成了拖累、局限和束缚。
光化生命而入,生命将得到的能量发出,将得到的信息表现出来,就是“木”,甲骨文写作“丨,入,倒写的入”。入,是光的进入、光的内理;“倒写的入”,是生命将得到的光发出、内理表现为外在,就是老子说的“出生入死”。《说文解字》说:“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cǎo或chè),下象其根。”新光通过生命,将要化蝶重生,如日之升,就是东方之行。新生如草、处处可见,生命是光内理的表现,内外贯彻。所以,屮,甲骨文通“生”,写作“丨,倒写的入”,读作cǎo或chè。冒,金文写作“倒写的日或横写的月,目”,表示光入内的反映,即光从聚合被分解入微的过程,变暗、变慢、降温、凝固,也让人的肉体日日月月频频变化,渐渐老去,如同被固定入一个居所、埋葬进一个坟茔。生是光之死,死是光之生,就像古兵器戈上端的冒,成鸿雁静卧而眠的像。
所以,入,甲骨文通“宀(mián)、六、介、冬、终”,介是“界”的甲骨文本字,六和介像中国传统的房屋形,冬和终像中国的坟墓形,也是中东和西方圣殿的穹顶形,中国古人墓葬“事死如事生”的像,表示有形质生命的终点,就是意识和精神的新世界。《说文解字》说:“六,易之数。”生命之终,进入一个新的居所,就是精神的世界,这个转换就是“易”,在那个新世界,一切会变得“容易”。所以,牛的甲骨文也可看做“倒写的六或终或凵,屮或七或甲”,可表生命在无意识中不断发光发热地流逝,就是向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回归,这个坎坷积淀、向上升华的路径,成一个缓慢而既定的惯性系,就是“牛”。
目,甲骨文写作“矩形的一半,弧形”,表示频频感受、角动连接,通过相角互动逐步连接所有频,就像光栅制造颜色和立体成像的原理。光如“行将就木”,进入生命为根,被生命按照固有的频阻挡、分割、偏振,形成生命固有的色、固有的角度,即“角色”。
生命以各自的角度成色成像,各有偏见,如掌握了豆大之光,开口说话,就是“冒号”,即“二”,即光之分。但若自以为是,就像在眼里放了梁木,双耳塞了豆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鹖(hé)冠子》木,是个体生命角度有限、知识有限而渴望成长的像。《说文解字》说:“冒,蒙而前也。”生命启蒙之初,冒冒失失、傻得冒泡,都长着一双豆眼,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像一群天线宝宝,充满对光的渴求和努力成长的动力,是木,是冒,是萌,是混沌的“希格斯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3eb0d48435622a4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f07743f07b1bc359.png)
《甲骨文编》1宀(通六、介),2冬(通入、六、终),3-4牛。
这时,不断赐予新光,赐予新的信息,牵引生命,经历波动,让生命逐渐角度转变。这个从各个角度让全部信息贯通的过程,就是“析”,甲骨文写作“木,斤”。《说文解字》说:“析,破木也。一曰折也。”打破原有的角度,让角度转变,或说两个矢量相互较量,产生一个新的运行方向,就是折;不钻牛角尖,破除眼中的梁木,就是析。析,是浓缩之“习”,纵向横向比较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道理渐渐“清晰”,不同的频与色互补联和,新光重白,越来越“白皙”。析的过程,是频频彼此相牵而连,新光复圆的过程,也是所有角动相互融汇聚合,信息完全贯彻的过程,思想认识如同结晶“析出”。没有交流互动,就谈不上“信息”,就谈不上“演戏”,过程都是“戏”。戏看人生,就是客观理性分析,让思想认识增加、精神力量增长的“出戏”。
从“解”到“析”,是从大反小、下心反应的全过程。人先不断用心操练,通过体验角色的酸甜苦辣,体会角色的精神实质,细致入微,就能把角色演活了,这是“入戏”。掌握微观的角度之后,再以小见大,面对未知。分析也是“出戏”,就是从“入”到“人”的转身。入戏才能“入席”,找到自己的位置;出戏才有“出息”,角色并非自己。不“游戏人生”,也不做“戏疯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2b592881a868b2bc.jpg)
《天线宝宝》是199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创作发行、针对1-4岁幼儿的电视节目,呈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有趣经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5b98a3684a143b9a.jpg)
光栅制造不同颜色和立体成像的原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82606ae7db3b8bb7.jpg)
《甲骨文编》木,《金文编》冒,《甲骨文编》目。
斤是质的表现,质通过斤互动,就是万有引力,好像频相牵而连的复圆过程。“运斤成风”,成宇宙星云,风云变换(风云变换,龙凤呈祥),如气旋成风。风所传递的信息就是“风气”,即信息在群体中传递的像,以成精神交流,如旋转调酒,觥筹交错之像。群体之间斤斤计较、彼此转换、频频往复互动的核心,世事的“实质”,就是精神在群体中的普及。所以,风,甲骨文通“凡”,通“鼎”,通“贞“,写作“横写的二,二”,表示分而内在联系、分聚合一,如熬炼物质反物的鼎,也是二者一体的”贞操“。
《说文解字》说:“斤,斫木也。”以斤就木,让生命被修剪雕凿,塑造生命的精神,如结晶之“析”。上心与下心的贯通,信息的传递,精神的普及,不仅靠嘴上说说,更需要经历实实在在的雕凿刻画,人生是最好的大学。斤,甲骨文也写作“翻转的个,乙或弧形”,表示以波折让个体生命改变,以波折让角度改变,频频角度转变,就是天体运行,万有引力的表现。“斤”是“系”运行的过程,如同星系,运斤成风,让万物成一“质”,同一个心思,同一个意念,同一个元首,就可互为肢体,如同一人,就是“真人”。真,金文写作“人,鼎”,过程都是“假”,结果才是“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a47d5531e256a575.jpg)
《金文编》真
析的实质是“联系”,相系而大,分析而小,是解至大反小的经过。因为原本内在联系,所以能够分而见系。分解的目的是析出的“真”,是认识的成果。“解铃还须系铃人”,认识到那个系铃人、那位剧作家留下的信息,就是“析”,看到联系,学会关系,做一个“真人”。析,如同一个“缝隙”,是分合同在的像。知道万物万象之间、人与人之间,分合同在,让人认识何为天下大同,天下为公,何为公义、平等、博爱。莫怕嫌隙,有隙才能入,才有相角互动,不断提升“析”的认识能力。不钻牛角尖,如心有窍,心有灵犀。
“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哥林多前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16bf9a3b08062ec0.jpg)
商代晚期禾大方鼎(湖南博物馆藏),鼎内壁铭文“禾大”。
宇宙大爆炸中那个微小的频动,衍生幻化出波澜壮阔的漫天星体,受到非常复杂的万有引力,即“斤”的影响,各自运行的状态如荷(什么是时间三),整体星系如云,那个最初的频动如话语,激起宇宙风云,诞生星光如雨,蒙发生命,思考生命何来,何去何从。生命懂得内中之理,才成荷塘鱼戏,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同一个梦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断赐予新光,运斤成风的目的,就是让生命之间摆脱质的束缚、破除信息不对等形成的固化,懂得何为幸福,如何和谐共处,为同一个梦想不懈努力。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戏让人思考“何”。何,甲骨文通“方、荷、戈”,写作“凡(风),人”,如荷被风动,让人感受到精神引领,找到人生方向而奋起斗争的,是让人最感兴趣的那个信息、那个永恒的灵魂拷问。不知何,人就如墙头芦苇被四方之风摇动;知道何,就向目标直跑,其他反入凡常。《说文解字》说:“何,担也。”给予天体相互影响的斤,也给予人人肩负的担,都来自起初的那个旨意,就是分入志士仁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命。这个担子叫做“何”,一个永恒的灵魂拷问,一个永恒的寻求。就像一出好戏,让人一定要看到终局,才能完全知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1cdb80a88226af89.jpg)
地球的章动和岁差示意图,水星近日点进动示意图。受复杂的万有引力影响,天体运行的状态如荷叶、荷花。
《说文解字》说:“圆,圜(huán)全也。圜,天体也。”所有天体、所有运行,全部完成,就是圆。圆满而反,所有频动互补而合,新光复白。这个运行过程使所有个体、所有频动相互转化连接。就像庖丁解牛的巅峰之美,“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运斤成风,反物升华,合成美妙韵律,成宇宙众星的圆舞曲,大音希声,自然天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bd7f004a86c6ee4e.jpg)
银河系仰视效果图和宇宙空间站拍摄的风暴气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ef00f64acda31049.jpg)
《甲骨文编》1析,2-3斤,4何(通荷、方)
《说文解字》说:“解,判也。以刀判牛角。一曰解廌(zhì),兽也。”解,不仅进入物质内理,让人看到物质粒子间频频互动、输送能量的“角”,也让人看到光化生命、从小渐大、至大反小而回归的“一”。廌,通“豸(zhì)”,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六或终,倒写的目,求”,目反而积,不同之频不断连接演进,从起初如目之微,互相不断切交转化,点滴渐白,回到本初之始,像微积分的原理,就是“廌”。廌,是从微到积的曲折连接过程,是“直”的经过,即量子电动力学中,光经过所有的路径,矢量箭头相消,才成直线传播的过程。懂得了廌,就能像豸,即无足如蛇的动物,却能像豹子一样角度变换、敏捷灵动、风驰电掣,也能像“林中百兽”通过竞争、谐调、合作,在动态中平衡。《说文解字》说:“廌,古者决讼,以触不直。”解廌,就是既理解彼此制衡如角,也理解至终互化合一,让邪门歪道得其报应,以触不直,让社会光明有效地前进。《说文解字》说:“判,分也。”光被分而入生命,光的能量从大变小,生命的能量从小变大。解,让人正确理解分合,让生命能精确科学地“判断”何为得失、大小、输赢的对立统一,掌握公平。所以,法,金文写作“水,廌,去”,表示如水谐调聚合不同频动之力,如廌除去邪门歪道,才能准确快速有力地直奔目标而去,就是法的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506709564bd7c86c.jpg)
1-2《甲骨文编》廌(通豸),3-4《金文编》法。1.倒写的六或终,倒写的目(或两目相切交),求。2.倒写的六或终,倾斜的白或日,匕,个。3-4.水,廌(3上弧形,4凵形),去。
在不断求解的过程中,继续给予新光,让生命经历所有频动,变换各个角度,积淀升华,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取得登高望远,高瞻远瞩的能力,这是“析”。天地万象,让人看到自然的运行,经历自然的运行,反躬自省,认识自然中的道。人与其质彼此依存的辩证关系,就是自然与道彼此依存的辩证关系,就是活学活用与剧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象化作符号,文字都是故事,就是“戏”。每个字是一个信息,一个场景,一个角度。解析汉字,白话古文,为了判断方向,判断终局,认识道,学会生活。既是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的“从上俱下”,也是人精神回归的路径。这个路径,如光入暗,日之西行,相互角力,点滴结晶,角度转换,如日东升,也如落叶归根,化土,循环。在天引力风起云涌如气,在地孕育新生如土。
土,甲骨文写作“入,一”或“丨,一”,表示角动化一,举一反三的循环。丨即甲骨文“十”,可表粒子从激发态回归基态,释放光子,生命化土,至终化光,满十进一,十一奉献。土的甲骨文也写作“火苗形或水滴形或宀或终。一”,表示两向频合为一,最终的居所,都在同一个地方。《说文解字》说:“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土,是“吐”,是出生入死,再化为光的“新生”。天上众星发光造土,地上众生自土循环,天地一家造人,回归最初的意念,就是从元首而造,复归于元首的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7c8a36c764027d1e.jpg)
《甲骨文编》土
入,是“一”之内,是不见的能量,是光内的角动量,是电磁波三向一体的传播过程。赐予而入的光,就是“卜”。卜,甲骨文可以看做“生命将一截断”,即一之半。卜,是彼此互“补”,是那个“从上俱下”的信息。过程都不完美,人得到的信息也是一样,各自为半,都不完全。二人相对,才成规矩,才成方圆。人经历种种勾心斗角、波折起伏,才认识光明,这是人之反。入,甲骨文也可以看做“频动发展中有一个不断制约、使频动反向的作用”,就像力与反作用力、物质粒子间的对立。立,甲骨文通“大”,写作“大,一”,人能站立,三十而立,都因为大而发光,就像一个粒子。这个字形也可看做“个,土”,生命化土,就是光入生命再返为光的循环。这个过程是丨,是立,是角力,是人民群众的人,是漫天星辰的天,是物质相角连合而成的“臼”,是人能立于地的相对论原理,是榨取精华所在的地,是物质之反、精神成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都是“大”而“一”的像。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光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就是人与脚下大地的关系,从土而出,互反角力,自立而相互依靠。懂得“一”的平衡,至终回归为一。入,是赐予在内的源头和彼此牵引而连的内理。人,是取得成长、彼此变化与共的表现和结果。
人生如戏,戏看人生,入戏练习,出戏分析。一撇一捺,相对互化,持续频动,如同一个二进制的代码,写就点滴之光、从入成人、翻转而大、而逝、而远、而反、而归一的神奇人生,顶天立地,犹胜大戏。
“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说文解字》从上俱下,细致入微,在内角力,愿有灵犀。
引力的原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3b551a8494ededc2.jpg)
《甲骨文编》立(通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3b6f32f43b3dbada.jpg)
楷书:入,人。1.向左的入。2.向右的入。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