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集装箱摇身一变成为巨大的“鱼缸”,颠覆传统的养殖方式,这样的新鲜事就发生在美丽南方。区别于传统的养鱼方式,一种全新的养鱼模式正在美丽南方生根发芽,鱼儿不是长在池塘里,而是生长在集装箱里,24立方米水体每年可养鱼5000公斤,单位综合产量是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5倍。
近日,记者走进美丽南方,探寻西乡塘区如何打好这张“养殖牌”,探索乡村振兴致富路。
求转变 网箱养鱼或将有新出路
临近邕江及左右江,西乡塘区素有网箱养鱼的传统,在石埠街道、金陵镇等地,百姓们依水而居,养鱼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南宁市全力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制定了《南宁市郁江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网箱清理工作实施方案》,这意味着,网箱养鱼将要戴上紧箍咒,涉及邕江及左右江(西乡塘段)的网箱将要被清理。
为了顺利推进相关工作,今年西乡塘区制定了《西乡塘区辖区河段范围内网箱清理工作方案》,并成立了网箱清理工作组,进行摸底、登记、签约等工作。据西乡塘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扶贫办主任马建德介绍,目前城区已全面完成了网箱的现场确认登记工作,共有网箱养殖户995户,网箱格数为49521格,签约方面,截至7月10日,共完成签约424户网箱养殖户,21337网箱,完成签约率43%。
通过宣传引导,目前已有部分养殖户停止了进苗及养殖。根据相关要求,西乡塘区将分阶段开展网箱清理工作,确保在年底完成所有网箱清理工作。
取缔网箱养鱼后,渔民的生计怎么办?南宁市鱼肉供给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据初步统计,如果取缔这些网箱养鱼,南宁市将有近3万吨鱼的缺口。”马建德说。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循环、可持续性的养殖方式,来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既能符合当前绿色养殖环境要求,又能满足渔民的生计需求。”西乡塘区田园办主任李振鸿说。在这样的前提下,“集装箱养鱼”出现了,这种全新的养鱼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也给西乡塘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看新鲜 集装箱养鱼产量收益高
在美丽南方凤凰园的一处空地上,排列着60个绿色集装箱。走近细看,它们大约高2米、长6米、宽2米。和普通集装箱不同的是,绿色集装箱里分别安装了进水管、出水管,箱内还不时传出哗哗的水流声。
“集装箱养鱼”模式由广西微自然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记者跟随该公司总裁张铭华顺着楼梯爬上了集装箱顶部,不过箱内水体表面平静,看不到一条鱼儿的踪影。“鱼都躲在底下呢。”说话间,工作人员拿来了饲料,在一个集装箱旁边轻轻敲打,一群罗非鱼便活蹦乱跳地浮出水面,“这些鱼儿劲可大了。”张铭华说,目前集装箱里养殖了罗非鱼和禾花鱼两个品种,虽然箱内空间不大,但通过不断的水循环,鱼儿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身体特别棒。“整个生态养殖系统利用技术将水温始终控制在适合鱼类生长的温度,运用微生物益生菌复合功能,保证了水的质量,同时投放富含欧米伽3的水产饲料,罗非鱼的肉质会特别嫩,营养价值更高。”
张铭华介绍说,集装箱内水的流动性较大,鱼一直处在游动状态,能量消耗多,也正因为如此,利用集装箱养鱼效率惊人——一个集装箱体积只有24立方米左右,每批次可以养殖1000—1250公斤鱼,同等单位面积折算后,相当于传统鱼塘养殖模式的5倍。罗非鱼的生长周期一般在三四个月,一年最多可以收成4造,收益是传统养殖的20至30倍。
“再过一段时间,这批罗非鱼就可以售卖了,在捕获方面也追求最大化的环保。”张铭华说,传统养殖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喂和捕捞,但集装箱在箱侧设置了大口径的收集口,不仅可以降低捕捞过程中对鱼的损伤,也节省了人工捕捞的成本。
显身手 打好“养殖牌”助力乡村振兴
在集装箱养鱼的旁边,15亩绿油油的水稻生机勃勃。广西微自然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钧带着记者走到稻田旁,“灌溉稻田用的水是从集装箱里流出来的,我们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农业科学院正合作共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禾花鲤稻田生态养殖示范点,种植有机水稻,养殖田螺、小龙虾,打造循环、立体农业。”郑钧说,养鱼排放的水经过处理,可以用来灌溉经济作物,田地里的作物经过灌溉后,灌溉用水再次经过处理,用来养鱼,达到循环利用,这样的模式可以解决目前水产养殖存在的水体不环保、产品有安全隐患、效益不高、靠天吃饭等问题,符合绿色发展方向,是产业扶贫的新模式。
循环、可持续性的农业产业正与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谋而合,李振鸿告诉记者,今年西乡塘区将建设1150亩的美丽南方农业产业园,通过申报2018年田园综合体产业化扶持项目,扶持微自然水产生态智能养殖、北美对虾、圣鹏汇立体蔬菜种植等高科技的养殖种植项目,“通过引进这些高科技产业项目,起到带动示范作用,促进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产业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李振鸿说。
今年10月,广西微自然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把基地搬迁至美丽南方农业产业园,并扩大至1000个集装箱规模,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养鱼质量,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一条鱼,打响了乡村振兴的“开头炮”,也为精准扶贫带来了希望。马建德表示,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也是对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养殖模式的有力探索。“这是一个产业,贫困户可以通过小额贷款租集装箱来养鱼,企业帮助销售,这是真正的授人以渔。”马建德说。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集装箱建筑项目,就找集装箱之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