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孩子要怎样才能成长 观影《希布》

孩子要怎样才能成长 观影《希布》

作者: 151知行合一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0:53 被阅读3次

         

    孩子要怎样才能成长 观影《希布》

            帅哥很是养眼,欧洲的五官立体,但过于白皙,亚洲大都属于蒙古人种,五官扁平柔和但失去了陡峭的凌厉,只有阿拉伯人精致的五官,深邃的眼睛,卷曲的黑发,兼而有之。尤其是看了几张阿拉伯王子的照片,更是对阿拉伯半岛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庞龙的《圣经的故事》里面描述犹太人历史,才知道现在我们所说的阿拉伯人就是闪米特人的后裔,和犹太人都属于亚伯拉罕的后代。也就是现在打的不可开交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四五千年前他们是一个父亲,造物弄人。

            阿拉伯这个称呼是7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才有的,带着白头巾,穿着白长袍,骑着骆驼成了他们的标配。其中阿拉伯人中最具特色就是贝都因人,被称为“游牧的阿拉伯人”。

         

    沙波头

     

          我曾经多次去过沙漠游玩,冲动的想带孩子骑骆驼穿行沙漠,幸亏没成型。看到沙漠第一眼惊艳,尤其是宁夏沙坡头北面黑色贺兰山、中间黄河水,南边起伏不定的满满黄沙裹挟着平缓的黄河水奔向东方,站在高高的沙坡头,夕阳西下,真能体会:“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再看沙漠第二眼,视觉上的黄色就变成了焦渴,等你骑上骆驼提防着骆驼甩出的粪便,晃晃荡荡的开始只有一公里的穿行,剩下的就是烈日像烙铁炙烤你的皮肤,就剩没冒烟了,两个字:热、臭。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沙漠,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希布》

        贝都因人就是沙漠中的民族。好奇这个民族?所以当中央六台播放约旦的片子《希布》,贝都因人希布的故事,我被吸引了。            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剧情转换还是足够吸引人,沙漠帐篷为生的贝都因人的异域风光也满足了好奇,小演员十四五岁的颜值也搭配的不错。但这些都不是电影给我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成长、良知、本能”

          1916年的阿拉伯半岛是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这个国家和德国、奥匈帝国组成同盟国与英国、法国作战(一战)。有一天,一个英国人闯进一个贝都因人的部落,请求他们当向导寻找罗马井,其实真实目的是执行炸毁奥斯曼土耳其的铁路计划。这个部落酋长就派他的二弟给英国人带路,不知道三弟希布基于对哥哥爱护还是对英国人好奇,竟然尾随上哥哥。就这样他们一路前行,到达一个有水井的峡谷地带,被土耳其雇佣兵伏击,只有希布落入水井活下来。

    哥哥死了

          故事的精彩才开始上演,没有骆驼的希布一个人守着哥哥的尸体,是找不到部落的。十四岁的希布怎么在困境中成长?电影开篇有一句话是父亲告诉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你的名字叫小狼。哥哥离开他之前还告诉他:弱肉强食。来不及悲伤的希布发现了一个骑着骆驼受伤的土耳其雇佣兵。当这个杀害了哥哥的人向他求助水,希布竟然递上了水,还帮助这个人剜去了子弹,救活了仇人。这一列举动都是在孩子警觉、犹豫之中跟随自己的良知做出的决断。

       

    雇佣兵

          紧张的剧情缓和下来,雇佣兵带着希布走出了沙漠,到了土耳其政府军的哨所。一路雇佣兵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希布的眼神也慢慢的变得安详。此时剧情陡转,雇佣兵拿着从死去的哥哥英国人身上搜出的物品,去哨所领赏,尾随之后的希布目睹了一切,当土耳其军官询问雇佣兵。这孩子是谁?雇佣兵上前搭住希布的肩膀说这是我儿子,一直伫立的希布抖开了雇佣兵的手,拒绝了军官的赏赐,跑出了营房,拿出了骆驼身上的手枪,对准了数钱的雇佣兵,扣动扳机。跑出来的军官听到了希布的一句回答:“他是杀死我哥哥的凶手。”希布骑上骆驼回家了。

    希布枪杀雇佣兵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就是希布和雇佣兵之间的关系变化。仇视---帮助---和解—杀死。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脑子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没有人生历练的孩子是怎么在翻云覆雨的变化中成长?从他不敢杀羊到勾动扳机的那一刻,希布成了一匹真正的狼。他善良,甚至胆怯;他坚强、甚至倔强;他狠毒,甚至背叛。整片子没有太多的语言,主要是演员眼神动作的表现。

    孩子要怎样才能成长 观影《希布》

          我疑惑:为什么贝都因人要帮助外来侵略者英国人?希布又为什么救助受伤的雇佣兵?原来这里面有着贝都因人的文化:“在贝都因法律里,如果一位游客到达你的帐篷寻求庇护,你必须施予其保护,直到威胁解除。这被称作达希勒(Dakheel)法典”。了解到这一点,就能明白希布为何会帮助强盗。

        我还是疑惑:为什么他最后会杀死带他走出沙漠的雇佣兵?这里面还是贝都因人的文化:只有像狼一样残忍,才能存活于沙漠。雇佣兵一句“这是我的儿子”彻底激怒了希布并唤醒了他的狼性,耳旁是父亲的教诲:“当狼提供成为朋友的机会,不要相信”。        中国人温良敦厚,尤其是南方人。这是地域环境使然,物产丰饶之地的人安全感很强,也较懦弱。相反山民质朴但顽强就如湘西的匪。

          贝都因人地处沙漠,游牧部落,像狼一样抱团才能抵御自然,他们好客是因为深知把求助之人推出帐篷几乎等同于死亡。他们果断是因为任何的踌躇会让你被无情的沙漠吞噬。所以贝都因人只有像狼一样才能生存。

          历史长河中越安逸的地方越容易被征服,越贫瘠的地方越难啃,就像越南、阿富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所以不评判,多理解。毕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走过沙漠的人,是不是更能理解贝都因人的民族性格?            还是我那句话:走近他,看到他背后的故事,眼里才有真正的风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要怎样才能成长 观影《希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lo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