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求真丨真实性学习的内涵理解、实施策略、价值追求——以六年级下册第

求真丨真实性学习的内涵理解、实施策略、价值追求——以六年级下册第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08:29 被阅读0次

     徐迎梅 王爱华 语文建设杂志 2023-11-30 15:59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6374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旨在培养人面向真实生活的智慧,力图唤醒人的精神力量。因此,真实性学习也是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实施路径。开展真实性学习,就是要构建真情境、设计真任务,进行真做事、真实施,关注真表现,开展真评价。在真实性学习中,让素养真实生长。

    【关键词】真实性学习;任务情境;实践活动;真实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指明了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1]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构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情感之间的关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提出真实的学习问题,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其学习情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也需要在“真实性问题情境中考量学生的素养,培养独立的问题解决者”[2]。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旨在培养人面向真实生活的智慧,力图唤醒人的精神力量。因此,真实性学习也是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实施路径。如何开展真实性学习,还有诸多待解的问题。本文拟从“真实性学习”的内涵理解、实施策略、价值追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真实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在真实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入真实世界或者逼真的虚拟学习情境中,围绕真实任务进行探寻与互动,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真实性评估,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形成高阶思维。“与现实世界联系”并且提供“真实的反馈”[3]是所有真实性学习的共同特征。

    从真实性学习的发生看,真实性学习特别重视真情境、真任务。真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任务驱动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建构,真情境与真任务便构成了真实的任务情境。真实的任务情境力求引发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的联系,助力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建构和深度建构;试图将学生生活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尝试沟通所学内容与学生自我的联系,使所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实的任务情境从劣构、适度结构到良构包括多种多样的形态,这些形态分别为:第一种,源自生活中的真实任务情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且因生活中的真实任务而产生,这是劣构且复杂的任务情境;第二种,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和设置与日常生活的任务情境相似或对应的虚拟情境,这是适度结构的任务情境;第三种,教师通过想象、手工、模拟场景等手段创设的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规定的任务情境,这是良构的任务情境。

    从真实性学习的发展看,真实性学习关注真实施、真做事,注重提升学生完成真实任务的能力。要真正完成任务,离不开学生实践创生的能力,这里的实践创生是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所表现出来的对所学内容的融合创新和任务实施能力。要真正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借助所学内容,这就需要对所学内容理解得深、理解得透。只有理解得深、理解得透,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语文教学的真实施、真做事,就是要以任务为导向,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任务情境,推进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活动的开展中实现知与行的合一、学与用的统一,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从真实性学习的落实来看,真实性学习要关注真表现、开展真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养成。关注真表现,开展真评价是对追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标准化纸笔考试的反思与批判。它通过创设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采用多样化评估方式,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结果)做出全面的判断。这一过程不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回忆和套用,而是给予学生更为充分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可以说,关注学生的真表现、开展真评价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基于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

    二、真实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无论是真情境、真任务,还是真实施、真做事、真评价,真实性学习的落脚点在于重新建构语文学习经验。语文学习经验就是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学习问题,聚焦多样化的语言材料,开展理解、评价、探究等实践活动,并逐渐形成、发展对语言文字运用理性认识的主观实践过程。本文以“多姿多彩的民俗”学习主题的单元教学设计为案例,指向义教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训练要素为: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这些文本的基础上,可拓展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如冰心的《腊八粥》、梁实秋的《粥》、王蒙的《我爱喝稀粥》等。本文将从真实性学习的发生、发展和落实三个方面,呈现该案例的实践探索。

    1. 真实性学习的起点:构建真实的任务情境

    真实性学习的起点是构建真实的任务情境,基于真实情境的大任务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将多课时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生发学生的思维、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涵育学生的情感。“多姿多彩的民俗”这一学习主题的落脚点不仅在于感受多彩的民俗文化,还在于理解与认同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围绕学习主题,设置了“多姿多彩的民俗展”这一任务情境。“多姿多彩的民俗展”任务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核心学习内容、基于日常生活、内含学习问题。

    自体现核心学习内容看,任务情境“多姿多彩的民俗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开放的、有意义的活动,将抽象的关涉民俗文化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多彩的民俗活动内容,以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在充分内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民俗展中多姿多彩的民俗专题涵盖了核心学习内容,这里面有《北京的春节》中的春节民俗,也有《腊八粥》《藏戏》中的地方民俗,还有《古诗三首》中的古代民俗。“多姿多彩的民俗展”也在做事中实现了读写结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民俗展中所展示的文案、展品等,都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与鉴赏”,学生需要抓住作者笔下各类民俗的特点,也需要在作品中体现出各类民俗的特征。这符合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读的关注点正是写的训练点,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读写联动。

    自基于日常生活看,任务情境“多姿多彩的民俗展”不仅联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挖掘和利用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家乡民俗、节日民俗的资源,也有过参观展览和布置展览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也是任务情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中,任务情境贴近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且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民俗经验,有利于拉进学生与民俗文化、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在此基础上,与文本中的多彩民俗相遇,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创造,领略多彩民俗,体会文本蕴含的丰富情感,洞悉和理解八方民俗所承载的文化精神,进而认同民俗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自内含学习问题看,学生要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民俗展”,就必须重点围绕“在单元中,不同作家眼中的风俗有哪些,这些风俗有何特点,如何使得特点鲜明突出”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任务情境内含深层次问题,不仅能使任务的开展具有目的性,还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任务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深层次问题融入任务情境之中,问题的设计与呈现便具有新颖性、生动性、形象性,能够吸引学生。真实学习中的任务情境不是仅仅用于学习的导入,或者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而是要创设统领整个教学单元的任务情境,使之成为学生基于单元的真实性学习载体。

    2. 真实性学习的发展:遵循任务情境开展的活动设计

    围绕着民俗展的做事逻辑,以“多姿多彩的民俗展”为大任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有序设计了民俗展的不同部分,包括“春节民俗”“古今民俗”“地域民俗”,并确定三个与大任务紧密契合的具体任务。“任务一:春节民俗日历”,力图通过制作春节民俗日历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北京春节和家乡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春节民俗的多姿多彩。“任务二:古今民俗小贴士”,借助小贴士呈现不同时代古今作品中的民俗及寄寓其中的独特情感。小贴士是对学生所学文本的成果展现,小贴士的完成离不开对古今相关民俗作品的阅读。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披文入境、知人论世,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表现形式下的民风民俗,进而领悟其中承载的民族精神。“任务三:不同地域的民俗”,对前两个任务进行总结延伸,也是对整个项目实施的成品发布。所谓总结,就是要统整单元的课文学习,梳理不同地域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民俗发布活动;所谓延伸,是指要拓展到不同地域的其他民俗;所谓成果发布,是指项目学习不仅要有高质量的项目,还要有成果的展示,举办不同地域民俗的发布会展示项目开展的成果。

    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链,这是学习任务的活动化。“任务一:春节民俗日历”由两项活动组成,分别为“梳理北京的春节民俗日历”“介绍家乡的春节民俗日历”。在制作北京的春节民俗日历中,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借助日历梳理北京的春节民俗,发现文章的详略安排,把握民俗表达的特色密码,感受北京春节之长、民俗活动之多。在此基础上,制作家乡的春节民俗日历,运用所学方法讲述家乡春节的民俗,实现学以致用。“任务二:古今民俗小贴士”由“当下令人心动的民俗”“古诗中令我心动的习俗”“触摸作者别样的情愫”三项活动组成。“当下令人心动的民俗”主要关注腊八粥和曲艺。在“忘不了的腊八粥”中,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梳理结构图,发现详写“等粥”和略写“喝粥”的表达意图;感受人物,通过赏析八儿“等粥”的细节描写,感受其“天真可爱、聪明狡黠”的特点;实现拓展,阅读不同作家笔下的“腊八粥”,探究不同的表达背后表意的区别。在“讲一讲传奇的曲艺”活动中,学生走进藏戏,感受其艺术特点,借助搜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将藏戏讲清楚、说精彩,经历从“读”“思”到“讲”的学习过程。“古诗中令我心动的习俗”,不仅要了解古诗中的习俗和传说,感受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还要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触摸作者别样的情愫”是一次专题研讨。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注重情意的表达。学生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就需要联系创作背景、拓展资料,还需要还原作者的写作心理和独特心绪,进而领略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创作方式。“任务三:不同地域的民俗”由“民俗活动真多样”“民俗词条真丰富”“民俗发布真精彩”三项活动组成。学生梳理春节与饮食、民俗与传说、曲艺与戏剧等多样的民俗活动,为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撰写词条。词条中囊括了与这一习俗相关的传说、饮食、活动、寓意等,最后发布学习成果,发扬民俗文化和精神。

    3. 真实性学习的落实:围绕真实评价驱动学习进程

    真实评价作为真实性学习的最终环节,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效果的检测、学习问题的诊断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真实评价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为主,以学习或生活中的真实任务为基础,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关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因为关注过程,这就使得学习过程步步为营,每一步都力求构建“教—学—评”的闭环结构;因为关注表现,这就需要丰富学习成果的外化形式。仍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多姿多彩的民俗展”展板上呈现的前言、春节民俗日历、民俗小贴士、民俗词条、结语等,自学习过程看,需要学生组队参与,分工合作;自教师教学过程看,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或是前置学习,让学生了解展览的目的与价值、要素与结构,或是面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法;自真实评价看,需要在实际任务的完成中嵌入评价。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展览评价表”,评价表设置了三个评价项目。评价项目一,聚焦展品制作。该项目评价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以及制作民俗日历、完成民俗贴士、形成民俗词条的情况。评价项目二,聚焦展品展示。该项目评价学生是否积极介绍家乡过年的习俗、参与讨论与发言、表达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等。评价项目三,聚焦展示评价。该项目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展示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同时表达自己对多彩民俗及文化内涵的补充理解与说明。从评价项目看,真实评价不再仅仅是为了评定学习水平而进行的学习评价,而是为了驱动学习进程而进行的评价。

    三、真实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真实性学习基于任务情境统整单元教学,让素养真实生长;依托任务情境开展任务实施和实践活动,让学习真实发生;围绕真实评价驱动学习进程,让成长真实可见。在具体的案例实施中,笔者深入地体会到真实性学习在转变育人观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价值追求。

    第一,转变育人目标,让素养真实生长。义教新课标强调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是基础载体,文化自信是根本宗旨,思维能力是关键,审美创造是必由之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最大特征是审美性,即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审美品位,开展审美创造。在实施“多姿多彩的民俗”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任务情境,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于“文学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在“创意表达”中进行审美创造,促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得语言,在“亲身实践”中传承、发扬、创新传统习俗,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第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习真实发生。传统教学把学科学习仅仅局限于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活学活用。真实性学习更关注学生完成真实任务的能力,这恰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实现从坐而论道向用语文做事的转变。“多姿多彩的民俗”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核心的学习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把核心的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性的任务情境之中,从而让核心的学习内容活起来;在学习方式上,坚持让学生在探究、操作中获得真知并解决问题,达到知行合一;在学习目标上,强调学以致用,实现用语文来做事,在成事中成人。

    第三,转变评价方式,让成长真实可见。从真实性评价的内涵来看,这一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通过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任务来考察学生的真实表现”[4],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多姿多彩的民俗”教学案例中,我们在每一个任务的完成中都嵌入了“展览评价表”,实现“教—学—评”的闭环;运用评价量表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促使学生在生生、师生、小组互评中,不断完善展板成果,让成长真实可见。

    陶行知先生一直致力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实践,“真”是教与学的核心、关键,课堂教学只有实现返璞归真,才能走上“正道”。真实性学习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统整单元教学,依托真实任务开展课时教学,围绕真实评价驱动学习过程,在抽象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真正实现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的统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真实的发展、成长,真正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真”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刘徽.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207.

    [3]托马斯·C.默里. 真实性学习:如何设计体验式、情境式、主动式的学习课堂[M]. 彭相珍,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155.

    [4]代建军,王素云. 真实性学习视域下的“真实评价”探析[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2(1).

    (徐迎梅:如皋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王爱华: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10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真丨真实性学习的内涵理解、实施策略、价值追求——以六年级下册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lq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