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写散文居多,写起来相对随心所欲一点。在我看来,散文以真情实感为导线,即便文笔一般,只要情感到位,写出来的散文都不会太差。
去年开始,跟随卓老师学写小说。非常惭愧,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没学会写小说,充其量只能写些故事文。这其中的原由,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直无法把控细节,无论字数多少,通篇文章读来,仿佛只有故事情节,一些细节的描写,总是有意无意略过,甚至直接用一句话承接过去。
其实,我也知道细节的重要性,但好像一直都不太明白何谓“细节”。读完刘庆邦老师的《细节之美》,我方有种顿开茅塞之感。
所谓细节,就是事物的细微组成部分。可以说情节是因,是果,是此岸到彼岸。细节就是从因到果的过程,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刘老师认为,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如果我们看不到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如果抹去了细节,这个世界是空洞无物的。如此说来,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细节的小说,是空洞无灵魂的。
以人的一生做对比,每个人的一生,情节不多,生与死是最大的两个情节,其中会有一些数得清的情节,比如恋爱、结婚、生孩子等,这些情节也是相对固定的。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主要还是由无数个不同的细节所决定。我们写小说,也应当如此。比如写一个不的幸家庭,都是通过一些相对固定的情节去体现其中的不幸,但千人可以有千种写法,每个人对细节的不同描写,就会不同程度突显其笔下的“不幸”。细节越到位,给人“不幸”的感受会愈发强烈,甚至让人有种感同深受的窒息感。
概括地说,情节是有限的,细节则是无限的。为了让情节与细节更具体化,刘老师还以一棵树做比。树干,就是树的一个情节。满树的繁花,就是细节。树的枝干很少,是有限的,满树繁花的花朵,则是难以数清的。繁花很美,那么细节也该是给人美感的。就如一篇文章,即使情节曲折,如果没有必要的细节去衬托,文章也就失去了原该有的美感。
因此,把细节写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刘老师认为,细节,可以从几个方面得来。
一、细节从回忆中来。写小说,其实是一种回忆的状态。很多以为忘却的回忆,往往在书写过程中被唤醒,那些记忆源源而来,细节也源源而来,把这些记忆书写成小说的细节,情节也会随之鲜活起来。
二、细节从观察中来。一个写作者,应具备时常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以激发想象力,激活生活库存,把过去的生活调动起来,让细节丰富文章的情节。
三、细节是听来的。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把旁听变成笔下的素材,也不失为一种好点子。
四、细节是想象中来的。现实,或许是相对平淡的,优秀的作品是需要一些想象去支撑的。
刘老师认为,写小说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寻找自己心灵的过程。我深以然。我之所以一直没学会写小说,心灵一直有点含糊不清也是一大障碍,我还不太习惯让心灵柔软化。
我不是个诗意的人,要把文章写得诗意化,大概是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我目前能做的,除了延续我一贯的情节清晰化外,需大量丰富细节,学着重点去刻划人物,以使我的文章能多几分灵魂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