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40岁,辽宁盘锦人,大连大学中医专科毕业,执业中药师,辽宁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员。
锦州卫校毕业后先后在盘锦市、盘山县、郭家村卫生所和张东升中医诊所工作至今已有16年整。工作期间2015年12月考取了大连大学中医专业。2016年11月参加了全国执业中药师考试并以高分成绩一次性通过。2018年加入辽宁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成为那里的一员。业余时间我阅读的《张仲景》的伤寒论这本书,通过深入学习后将六经辩证运用到皮肤病的治疗中去并结合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对皮肤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有了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到目前为止我治愈的患者已有2万多例,尤其是口服中药治疗瘾疹病、湿疮病、蛇串疮病效果显著。
一、下面我说一下瘾疹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与治疗。
瘾疹病临床上又称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的不定部位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高出皮肤表面、红色或白色风团,自觉瘙痒,搔抓后可以加重,一般可自行消退,退后不留痕迹,常反复发作。严重累及消化道,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累及喉头和支气管,可有喉头水肿、咽喉发堵、胸闷、呼吸困难等。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除了食用一些含动物蛋白性食物,鱼、虾、蟹、牛羊肉、蛋类以及药物过敏以外。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禀赋不耐,卫外不固,受风寒、风热之邪克于肌肤,皮毛腠里不密,营卫不和而发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使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病,形成肠胃湿热型。平素体虚、气血不足、或久病耗气伤血导致气血两虚而发病,形成气血两虚型。
1.风寒袭表型
主证:风团色淡或白,遇冷加重,遇热则减,同时伴有恶寒怕冷、无汗,自觉瘙痒,冬重夏轻,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 调合营卫
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荆芥、防风、杏仁、桂枝各10克,白芍、白鲜皮各15克,麻黄5克,大枣4枚,生姜3克,甘草3克。
2.风热犯表型
主证:风团色红,遇热加重,遇冷则减,同时伴有心烦易怒,咽喉肿痛,自觉瘙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 荆防汤加减: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薄荷6克,金银花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浮萍10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3.肠胃湿热型 风团色红或淡红,瘙痒剧烈,同时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风清热 表里双解 防风通圣散加减:荆芥、防风、白芍、当归、川芎、白术、黄芩各10克,大黄、芒硝各6克,栀子、甘草各6克,连翘、生石膏、滑石各15克。
4.气血两虚型 平素体虚或病程日久,风团色淡或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发无定时,劳累后加重,同时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气益血 祛风固表
当归饮子和玉屏风散加减:白芍、当归、川芎各1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生地15克,荆芥、防风、蒺藜各10克,甘草3克。
二、蛇串疮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与治疗
蛇串疮临床上又称蛇盘疮,它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皮损沿周围神经走线,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针刺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皮损一般是先出现红斑疹既而出现水疱。也有的先疼痛1-3天后在出现红斑、水疱。发展迅速,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好发于成年人,老年人尤重。病程平均2-4周,如果治疗不及时,即使皮损消退后仍然疼痛不止,这种叫蛇盘疮后遗症,也叫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蛇串疮的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皮肤而发,形成肝胆湿热型。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积肌肤而形成脾湿内蕴型。湿热蕴蒸皮肤,壅阻经络致气血淤滞形成气滞血淤型。 1.肝胆湿热型 主证:皮损鲜红,水疱密集成片,疱璧紧张,不易破溃,痛如针刺,同时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胆 利湿热 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6克,龙胆草6克,板蓝根30克,生地15克,泽泻、车前子、黄芩、栀子、赤芍各10克,甘草3克。 2.脾湿内蕴型 主证:皮损淡红,水疱璧较薄,易于破溃渗出,疼痛不明显,同时伴有腹胀纳呆,大便时泄,舌体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缓。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 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苍术、泽泻、黄柏各10克,板蓝根30克,猪苓、茯苓各15克,厚朴6克,陈皮6克,甘草3克。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损基底暗红,疱液易成血水,疼痛剧烈难忍或皮损消退后,仍然疼痛不止的患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 通络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板蓝根30克,当归、川芎、赤芍各10克,生地、元胡各15克,甘草5克。
三、湿疮病的临床表现、中医辩证与治疗
湿疮病临床上又称湿疹,它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治疗不当,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的皮肤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以丘疹和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而慢性湿疹以苔藓病变为主,皮肤粗糙增厚、瘙抓有鳞屑脱离。根据湿疹的发病部位不同,其名称也不同,发于耳部者称为“旋耳疮”,发于脐部者称为“脐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肾囊风病”,发于肘、膝弯曲部者称为“四弯风病”。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加上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郁于肌肤而发病,多见于湿疹的急性和亚急性期。而湿性重浊粘腻,病久往往耗血伤阴、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多见于湿疹的慢性期。
1.风热型
主证:皮疹发病较急,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少量鳞屑,全身泛发,渗出不多,自觉瘙痒,舌质红,苔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 祛风止痒
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苦参、当归、知母各10克,蝉蜕、牛蒡子各6克,生石膏、生地黄、地肤子各15克,甘草3克。
2.脾虚湿蕴型
主证:发病较缓,皮损淡红,皮疹以丘疹及丘疱疹为主,渗出少而稀薄,同时伴有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利湿
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苍术、泽泻、茵陈各10克,山药、茯苓、白鲜皮各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
3.血虚风燥型
主证:病程日久,皮肤粗糙增厚或程苔藓样变搔抓可有鳞屑脱落,阵发性剧痒,口干不欲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细弦。
治法: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加减:防风、白芍、当归、川芎、何首乌各10克,蝉蜕6克,黄芪、刺蒺藜、鸡血藤、地肤子各15克,甘草3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