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都已经16年,上学、读书、作业、考试、放假、毕业……大抵可以概括这16年来的经历吧。
我是个好学生、乖孩子,这是认真的一句话。
一直来,我学习、听课,每次考试都会拿个不错的名次,父母和老师交流时也总会十分欣慰,或者说有些兴奋骄傲吧。
在所有人眼中,我好像都是个对自己的事儿十分有计划的孩子,哪怕到了大学,一开始的拔尖也让大家留下了如此的印象。
要说自己不喜欢这样,我自己都觉得有点矫作,总该没有人不爱夸奖而喜埋怨的我想。
可很多时候,我会不安。
提起这件事,没有别的,单单因为下午的古代文学史老师对大家提出了两个特别意义的问题。
“为什么而选择汉语这个专业?”
“你该怎样去学习这个专业?”
如果答案说没有选择,就像我为什么要活着一样,我还是心虚的。
选择再少,可昔日的高中同学依旧走向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更何况,两年前的自己在填报志愿时,不论选择了何所学校,第一专业都清一色地选择了汉语言。
我对专业没有兴趣?当然不行这样说。
就算没能买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包包,不能如愿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旅行,我却总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回一堆堆自己爱看的书,写下自己内心独白的文字。
既然有爱,那自己又该如何去将这份爱表示出来?
以前应试教育的时候,不管学生还是家长,都会无疑地把学习这个主担放在老师身上,同样,老师也总习惯了一肩挑,特别是临近重大考试,恨不能替我们考了才是。
大学变了,变得要主动了。
今天老师的发问很直接,但不得不说很是关键。
没谁能替你一辈子,更别说是学习这种事。
我也不会条条例例地去回复说要看什么什么书,研读造访谁谁谁,记下哪些哪些典论感悟,很多事,自己意识吧。
大三,请拒绝那份徘徊不决;
大三,你应该遇到成熟的自己,不仅仅是年龄,而是那份与年龄相符的心智!
2016.09.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