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无疑是智能合约平台元年,自从去年以太坊火了之后,项目方纷纷盯上了智能合约这片蓝海,锚定以太坊交易速度低、网络拥堵、手续费昂贵等问题着手解决方案,大量项目趋之若鹜,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已经上线的智能合约平台就有EOS、NEO、本体、量子链等。更有一群即将开发完成的公链在那虎视眈眈,等着分一杯羹,Stellar, Lisk, Ardor, AELF, IOST, Nuls, Neblio, Rchain, Achain, Arcblock等等。
应用生态建设全面开战
竞争者多了,对整个区块链生态发展是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的,意味着改进和发展。但是对单个项目来讲,无疑增加了负担。很多人预测到目前留给智能合约平台竞争的机会已经不多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主网上线,各项目都会把目光和主要精力放在Dapp的建设上,渴望将应用生态护城河建立起来,将后来者挡在围栏之外。也就是说一大批已经ICO,正在开发的项目可能还没面世,就因为没有机会与前辈抗衡而夭折掉。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以EOS举例,一般来讲智能合约底层公链项目竞争集中在资本、技术、开发速度等几个领域,就目前来看,EOS在其他竞争者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区块链项目一开始就是高度资本化运作的,由于智能合约平台的热度,很多智能合约项目也都已经成功获得数千万美金的融资如Harmony、Quarkchain等等,像风头一时无两的EOS项目更是筹集了将近175亿元,并且项目方在EOS主网上线之前,将ETH全部抛掉,对比现在的以太坊价格不得不佩服EOS运营团队的战略眼光。
而在技术上,各个项目都有其特点和侧重,拿已经上线的EOS来说,EOS选择使用“委托授权证明机制”(DPoS),牺牲部分去中心化提高运行速度,就目前来看EOS每秒的吞吐量已经达到近4000笔交易,相比于以太坊已经是大大领先了。
EOS于今年6月份主网上线,并且自带光环,很多团队纷纷表明要在EOS上开发分布式应用。比如EOXCommerce,在EOA上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使货物和服务可以在EOS或其他加密技术的帮助下进行交易或交换;EVA是基于区块链的城市交通平台,它被称为“可持续的乘客共享平台”,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收益等等。
竞争刚开始,战斗仍继续
但遗憾的是,EOS上线两个多月了,EOS生态建设的后续发展还是相当乏力,貌似并没有所谓“杀手级”的应用出来,大多数人的关注点还是在EOS的涨跌上,以及EOS的内存暴涨和部署在EOS上的Fomo3D这类投机消息上。其实何止是EOS,即使是智能合约平台之王以太坊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目前以太坊上ERC20代币超过10000个,大多数都是Dapp代币,又有几个Dapp是被众人所熟知和应用的?毫无疑问,战斗仍在继续,护城河远没有被建立起来。
用户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底层智能合约项目方通过在其上开发的Dapp快速的获取终端客户是建立其护城河最好的方式,也是其发展壮大,带来持续收益的源泉。所以Dapp的开发者社区是各个智能合约平台争夺的主战场。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区块链产业认知成本过高,用户体验差等原因,即使开发出来的创意很好,实用性强的Dapp也难以落地和受到追捧。
所以为了鼓励生态建设,很多智能合约平台开始建立生态基金,试图抵御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带来的应用寒冬,像EOS曾宣布EOSIO将建立10亿美元的EOS生态基金。但是道德风险的存在使这些生态建设基金成为部分唯利是图的开发者的薅羊毛的途径而已。欲速则不达。这些观察结果表明,项目方在找到如何抵达终端用户的方法之前,应该放慢打造生态系统的速度。虽然这么说,但是项目方也是身不由己,如果竞争对手此时又向社区投入大量资金,那么他们也必须这么做,否则的话,可能连羊毛党都留不住了。
所以对于项目方不如转变思路,只有用户才是救命稻草,拿出更多的钱放在终端用户建设上。使用传统的分发渠道如App Store、Play Store、WeChat,进行终端用户宣传教育,从用户的角度优化区块链使用门槛,定期进行一些项目宣讲的活动。逆向先吸引用户,不乏是一个好的选择。
往期精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