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陶瓷史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陶瓷史

作者: 伯乐马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05:13 被阅读0次

    7月18日上午,听方李莉博士讲关于不同视角下的中国陶瓷史及新艺术史观,令人眼界开阔,从全新角度站在人类学的角度诠释中国陶瓷发展史。是新艺术史观的一种表达。

    问题的提出,方李莉到清华大学读田自秉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又到北大读费孝通先生的博士,费先生是人类学大家,前面已有冯先铭先生,叶喆民先生各自编著的《中国陶瓷史》,而方李莉教授从不同的视角、宽阔的视野,全球的眼光,人类学的观点看全球的角度写出自己的中国陶瓷史,可读性极强。

    人类学的观点之一便是异文化,不同的异域文化,另一就是他者,我指的角度而非自身。

    世界不同国家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陶瓷器物的产生与发展。器物便是他者,历史便有了异文化。

    田野考察便是与古人对话的方式。

    第一点,以人类学进化论和传播论的观点来看待中国陶瓷史的全球互动

    文化不是进化来的,而是通过传播而丰富发展的。中国是公认的瓷的母国,中国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不成熟的,原始瓷器,而到东汉,已经有了成熟的原始青瓷,唐代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与世界交流。通过海陆流向世界。

    大运河的开通具有非凡的意义,大运河连接了中国的众多水系,黄河淮河长江,通过运河连在一起,而陶瓷业便顺河而下,不仅本国可以自由交流,甚至通过海洋运输船舶到海外,与世界交流。

    此时,中国输出,西方输入成为主要格局。长沙窑彩瓷缘起变便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唐代的西安是非常国际化的,高鼻纵目的外国商人人常见,东洋日本的留学生也比比皆是,促进了文化和商品的流通,当时通往西域最发达的交通工具是骆驼,而贸易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宗教相互交融,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成就国际大都市西安。

    青花瓷自唐代开始以零星可见,在当时,海外已有需求,外来市场的刺激,在扬州古运河的终点出海口,已发现有古代青花瓷片。

    文化不仅是进化的,还是传播的,这便是人类学的视角。智慧是因为交流频繁才会碰撞出火花来,我们说一个人见多识广,才会变得包容开放,天上九头鸟,地上九江佬,便是说九江是长江上的出海口之一,当地人见识颇多,见多识广,所以,文明与开放有关,再次证明文化是传播的。不同的文明交流,促进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展。

    二民族的迁徙与文化的多元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喊出驱除大陆恢复中华的人,显然格局还是不够。众多民族共同融合才创造了更强大的国家,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代、元代是我国国土最大的时代,尽管元代、清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但是仍然是儒家文化为主要的,汉文字仍然是通行文字,汉字汉族官员以及汉文化制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包容其他的文化,落后是因为封闭。

    清代的前期也有大面积的国土,俄罗斯的很大面积都归清朝管辖,后来的保守与封闭导致,落后挨打。

    方老师曾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放开眼光,不要做鼠目寸光的人,她曾到全国各地讲学,多数学子都能听懂,唯有陶瓷大学例外,甚至不知所云,显然眼光太窄,正是读书太少没有文化的表现。面对一流的学者,而必须要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形成对话。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彩陶的起源就是多元的,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以人类学的观点来看待民族文化的互动问题。辽代的马鞍型陶瓷,丰富了陶瓷语言和造型,民族融合的痕迹,在红绿彩中也体现出来,铁绣花的运用要求快速而简约,正是民间艺术的特色。也是文人士大夫们崇尚的形式。

    三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国陶瓷史,神圣到世俗的内在动因。

    第一,宗教说。第二,劳动说。

    陶瓷艺术的历史证明,人类的物质与精神几乎是同时的,方李莉先生提出甚至思想意识也许更早。古代的巫术与思想化作为图腾崇拜的表现,黑、白,阴、阳,动态的而非静止的,礼器代表身份地位,陪葬品及神话故事生活器物,希望死后和生前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兵马俑也是秦始皇的主观想法,谷仓是保存人的灵魂的地方,六朝青瓷表现出神圣的宗教氛围。

    四,新的城市文明带来新的文化风格。

    从神到英雄再到人,唐代的政治中心,其实是河流文明,通过运河联通。东都洛阳附近的巩县窑,生产的白瓷,邢窑也是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的重要窑口。长沙窑的产生也是海外订单激增的结果,可以说,在当时,中国已经是全球化的主导国。宋代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中,发现瓷器的装饰,有更多的植物花卉造型简约,正是时代的发展,对审美的需要。

    五,近代社会中的俗文化趋势。

    宋代整个王朝倡导的是雅文化,文人士大夫阶层形成庞大的统治阶层中,上至皇帝,及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普遍的是含蓄优雅的雅文化,而伴随着王朝的覆亡,到元代后走向俗文化,市民阶层崇尚的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的出现,促进了俗文化的传播,而此时,文人的笔墨意趣绘画成为主流,也导致磁州窑黑花白地的兴起兴盛。

    龙泉窑以釉色取胜,到元代受磁州窑影响,有了绘画,当时的紫口铁足,出口巨大,从宋到元。

    景德镇青花瓷的产生与发展和元代商贸发达息息相关,钴蓝料及苏麻沥青从波斯传向中国内陆。更由于元代胚体二元配方的出现,使得透明度提高,致密度的磁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是又一伟大发现。所以说是元代陶瓷质的革命,此时,设立浮梁瓷局,促进了陶瓷的发展。

    超越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表现,白地兰花更美,元代时期,地域辽阔,西方订单增加,同时,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花卉图案繁密,装饰留白较少。在接受订单装饰纹样的同时模仿改造,加入中国人喜欢的牡丹花之类,正是文明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元代至正是高峰,元曲俗文化是助力,后来明清小说更加世俗化,满足更广大的人民需求,三国演义封神榜儒林外史等粉墨登场,戏剧是中国人的史诗,陶瓷上的人物出现,萧何月下追韩信,正是人物故事画的体现,渔樵耕读,年画、木刻版画盛行,中国乡土文化,得以传播,形成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先进的制度便是中国的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崇尚文化,崇尚有识之士,在外经商之人回家办学,教孩子读书,汇集乡里,功德无量。而民俗故事广泛出现在陶瓷装饰上,民间戏剧的刀马图,渔樵耕读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荷花,喜上眉梢,更是在陶瓷上、木刻上石雕上都有体现。

    六透过陶瓷史重新理解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的平民社会倾向

    青瓷产生的原因便是中国人含蓄性格的表现,中国古人崇尚玉文化,含蓄温润,君子如玉,和儒学似银类雪的北方瓷器相比,更喜欢南方如冰似玉的青瓷,对玉的追求,正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领新的生活。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高山、荒漠,长城、大海,使得土地相对封闭,在有限的土地上耕作,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统治阶级始终以读书人为中心,科举制度与平民文化,纵使在广大的乡村,也有读书人即形成的乡绅阶层。

    早熟的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不讲究人造之美。日本的八木一夫走泥式便是受中国禹州窑的影响。追求天趣为上,开片本来是陶瓷的缺陷,却被中国人利用加以发扬光大。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有两万多名水手,而16世纪才出现的地理大发现,只有100来人,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人艺术化生活的追求

    花鸟为的将思绪达到清明安和的状态,不管是绘画上还是在木雕上,石雕上。 明清时期,戏剧小说慕课版画都是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服务的完整而高雅的人,一把扇子也体现出把玩之外的高雅情趣。

    把玩即是调动所有感觉,视觉,全方位的感受,人的情趣。

    宋代官窑以雅为中心,追求温润如玉,含蓄之美,色彩单纯简约。

    而民间文化官窑的窑,被民间的俗代替,龙泉窑的紫口铁足,元代尚白,乳白色官窑器。

    明代官窑为青花瓷,既增加了装饰和绘画性,其实是亚文化被俗文化逐步取代的过程。

    八,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古代社会,亦工亦陶,一边种田,一边为陶瓷做服务工作,由手工艺富裕乡村。或者从事手工艺如银器,竹编等劳动,。

    中国如何影响世界?有一本书可以值得一看,叫做《青花瓷故事》。在中国被认为是缺陷的露胎等现象。在日本,认为是“虫食痕”而加以看重,是日本文化里的重视残缺之美的表现,明末红绿彩瓷器,漳州窑红绿彩,是当时南阳订货的产物。

    文明是一件百纳衣,可以包容很多文化现象。

    到17,18世纪欧洲人学会了瓷作技术,在自己烧制的瓷器上面仿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表现幸福的中国人因为当时的时尚。一直到1820年嘉庆年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20年后便开始了鸦片战争,此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中国的出口贸易迅速衰落,而自称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国尚不自知,从此开始了落后便被挨打的不利局面。

    瓷器生产更是江河日下,到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衰退至极,据王熙良老先生回忆,当时民国初年能够算得上话词,高手只有20多人,词业衰退可见一斑。

    九中国陶瓷史研究的当下价值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优秀的文化来继承和发展,昨日开幕的在传承中创造便是实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陶瓷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rn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