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夜读汪曾祺有感

夜读汪曾祺有感

作者: 李砍柴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23:58 被阅读0次

《南风窗》有一篇文章评价汪曾祺,说他是“氛围作家”:

最近流行一个词,“氛围美人”,用来形容一些五官不算惊人,却很美的女人,像舒淇、倪妮、韩国影后金敏喜。

那么汪曾祺,就是作家里的“氛围作家”。

我理解的氛围作家,就是擅长搞气氛的类型。有时候短短几句话,那种微妙的氛围,就出来了,这是我最喜欢汪曾祺的地方。气氛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就能搞出来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非常微妙,是那种不经意的怦然心动,是那种漫不经心的走心。他不是那种热热闹闹的,搞大叙事的,他写的都是小事,用的也都是小孩子能看懂的话,但是,你能从这些再简单不过的话里,感受到一种或美妙,或悲伤的情绪。

“当和尚要烧戒疤的呕!你不怕?”

……

“你受了戒了?”“疼吗?”

……

“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

这个是愉快的,是天真的的,是微妙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他试图表达的情绪,那种简单纯粹的画面感,都在这些看起来再日常不过的对话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这样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对话里,我们所总结的所谓美好和小确幸,都在那些无尽的留白里,靠自己去领悟。

当然也有悲伤的情绪:

在小学校后面的苇塘里,臭水河,常常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打鱼的。一男一女。他们是两口子。男的张网,女的赶鱼。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举网时听到(炎欠)的一声,和梯形的竹架间或搅动出一点水声,听不到一点声音。就是举网和搅水的声音,也很轻。

有几天不看见这两个穿着黄白黄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鱼的了。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按着梯形竹架赶鱼的换了一个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辫根缠了白头绳。一看就知道,是打鱼人的女儿,她妈死了,得的是伤寒。她来顶替妈的职务了。她穿着妈穿过的皮罩衣,太大了,腰里窝着一块,更加显得臃肿。她也像妈一样,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随意,前边看起来都是毫不用力的写法,仿佛只是在介绍风土人情,纯白描、铺陈的写法,但是到了最后三段,文字开始聚焦了,仿佛是山水画当中,天地一片苍茫,都是不经意的勾勒,到了描写孤舟蓑笠翁独钓的时候,那种充塞天地之间的孤独感,跃然纸上,那种苍凉的情绪,扑面而来,这个时候,氛围就出来了。

看汪曾祺的文章,总感觉他像是在作画,很多笔法,都是古代山水画的笔法,这样的写法很中国,这样的氛围也很中国。这才是咱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审美,淡而有味,余味悠长。

相关文章

  • 夜读汪曾祺有感

    《南风窗》有一篇文章评价汪曾祺,说他是“氛围作家”: 最近流行一个词,“氛围美人”,用来形容一些五官不算惊人,却很...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读汪曾祺《食事》有感 ...

  • 写作正如耕田

    昨夜读到汪曾祺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父亲的笑》,里头汪父对汪曾祺先生的教导尤其适用于像我这样的正在创作路上慢慢前行...

  • 人间世相

    最近拜读了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世相》,颇有感触,想来唠叨唠叨。 先说说汪曾祺这个人。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就是那个以...

  • 读汪曾祺有感

    闲来无事又读些散文,论散文集,我最喜欢的照样是汪曾祺。文笔间那个调调已经很吸引人,偏偏又很有底蕴。我读前须得将脑子...

  • 夜读有感

    依旧是那轮千年的明月, 漂渺氤氲, 浓郁芬芳, 穿越了几多世纪, 醉了今夜的我和你。 依旧是那条古老的河流, 绵延...

  • 夜读有感

    皎月于南隐寒雾,百鸟归巢梦呢喃。 千回百转苦难日,万水千山辛勤年。 太宗功崇千百世,圣祖业广疆土延。 夜深忽梦塞外...

  • 夜读有感

    去年今日此少年,白纸未染世事深。 堂前烛光不肯尽,当与寒月共长眠。 持诵经声萦于耳,大江一横伴孤心。 多少豪杰贤圣...

  • 夜读有感

    近半年来,我的情绪一直很不稳定。言语之间尽是对世界与自我的厌恶,对周围很多东西和人的看法十分过激。有朋友与我聊及...

  • 夜读有感

    夜读汪曾祺,遇这样一段话: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汪曾祺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si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