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我的情绪一直很不稳定。言语之间尽是对世界与自我的厌恶,对周围很多东西和人的看法十分过激。有朋友与我聊及此事,满是担忧,我的姑姑还由表姐转问我,恐我患了抑郁症。实际上,我并无大碍,若说心理问题,其实完全健康的人也并不存在。
我想说的是,我这段时间的情绪与思想,根本是我自己造成的,环境只是一个催化我的因素。
自从我高考失利,与自己喜欢的东西失之交臂,我便过上了一种浑浑噩噩的生活。若说没有努力,也并不完全,书也是要读的,只不过并不是“两情相悦”罢了。我读着自己不爱读的学业,也不爱扩拓自己小小的圈子,父母时常与我因为琐事争吵,学业与人际交往,还有我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使我常感孤独,生活了无生趣,唯一能使我慰藉的,不过几本书而已。
这段时间,我比以往更加疯狂地去接触了一些阴暗的东西,听激烈的音乐,看刺激感官的视频与图片,在极度的烦闷与躁动之中也曾自我伤害,言外号称是不小心划破或者磕到的,对我而言,这是一种羞耻的快感,我不想暴露自己,但是也不去压抑。我拼命沉浸享受在虚妄的冷漠之中,自觉残忍暴戾,但乐在其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让我觉得痛快,才让我忘记了现实生活带给我的种种挫折失败。
但这是不正确的。我一定要这么说。
可能我的表述并不十分明白,但是希望诸君可以清楚的是,一个人总会有某个节点是沉重的,这份沉重,只有他自己才会懂,希望诸君不要妄加揣测,也不要就此以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书归正传。
三毛一直都是我喜爱的作家,她的文笔简单质朴,但是活泛灵动,虽有时稍显落寞,但总给人温暖和馨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
少年时代读她的书,读的是她的那份自由放达,因为身体被苦闷的学业桎梏,所以更加渴望她流浪世间的潇洒和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撒哈拉的故事》。
关于她写的其他的书,我也都读过,可是那时思想还尚浅,也没那多强烈的感触,那本《亲爱的三毛》,我只草草读过,便放弃了,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本书信集,里面并没有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故事情节,没有她自己的爱恨情仇,只有一封封她回答读者们的来信。
然而时隔多年,我终于还是捡起了这本书,就在今夜。
一封封的读者来信,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偶尔也有欢欣雀跃,不过大多数的读者来信都是充满了迷茫或者埋怨的,在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这些人生苦恼里,有关于性格、学业、家庭、爱情,也有关于人生、天地、社会与众生。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面对这些读者层出不穷的问题,三毛很认真、很细心地用关怀的笔触写下了一封封感情真挚的回信,大多是劝导与指引,像一盏明灯,散发着温暖人心的明亮。
虽然我已经不能也写一封这样的信寄给三毛,让她帮忙解答我的困惑,但是隔着书本,我仿佛就是那曾经的读者,在与三毛对话,听她像一位邻家长姐一般谆谆教导,给予建议。这样静谧的夜晚里,我不再像以往一样感到孤寂。
恐怕,这世间已经再无像三毛这样的作家。她从不把自己当作家,她的写作只是单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些平淡的、幸福的、快乐的、悲伤的日常,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故事。
同样,她也是一位极具观察力且富有同情心的女子,她虽然不漂亮,但是别有一种吸引人的气质,这是她积蓄的修养、素质、博学与阅历而散发出来的,是经历过大喜大悲、酸甜苦辣之后历练出来的,世间再不会有第二个三毛。
读《亲爱的三毛》,使我很受感动。
她的读者行列里,有不谙世事的学生,有已婚或者离婚的、或悲或喜的中年人,有进过监狱的劳改犯,还有虔诚慈悲的宗教信徒……这是她的个人魅力,受众层面广,并且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认可,几乎所有读过她的书、知道她平生为人的人都愿意将自己的生活与心事向她倾诉,与她交流,听她讲话,实在是一件欣慰的事。
她会像朋友一样劝慰,也会像师长一样引导,无论什么样子的问题,她都能很好、很耐心地透彻解答,并总在信的结尾加以嘱咐或祝愿,即便我不是那书中人,也能感受到她的亲切与真诚。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见见她,或者给她寄去一封信。可惜的是,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永远也没有。
再讲读者,从他们的来信中,我想到,世间的人,无论身处哪个年代、哪个地区,烦恼大致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这些深有感触,因为他们所苦恼的,所向三毛求助倾诉的,也都是我曾经历的、思想的。
人的思想是会随着年龄改变的,这话一点没错。我还是喜欢读《撒哈拉的故事》,还是向往里面的自由与潇洒,但是我也已经不再是单单只看到这些,现在的我能看到的,还有漂泊的孤独和大漠生活的艰苦,在迷人的浪漫肆意之下,还有着更深刻的痛苦,这就是现实。
我喜欢三毛,是因为我的性格中有与她相似的部分,也是因为我渴望成为她这样的人。有的人只看到她痛失爱侣后的自我消沉与跌宕起伏后的自我放弃,但是却看不到她几十年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看不到她对自然的关怀与博学多才,这也是我为什么向来反驳那些说她文笔消极的人的佐证。她看遍了世界,也看透了人生,虽愧对父母,但是这个结局于她而言已是圆满,又何求更多?
说了这么多,想必我的意思能传达出去了,这是我对自己这半年来状态的回首,也是对《亲爱的三毛》这本书的感悟,虽有不足之处,但真情实感无法伪装,字字句句皆是肺腑之言。
世上再不会出现第二个三毛,但是她会是我一辈子的人生榜样,在我负重前行、失望迷惘的时候,我会想起她说过的话,想起她走过的路,心里就重新燃起了希望。
人之所以会抱怨,无非是对自己现状的无能为力,还有自我为本的个人思想,有些事,说出来旁人也不见得会理解多少,不如好好爱自己,充实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不枉人生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