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出身普通家庭的富兰克林,他是如何成为博学的各种家,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成为美国的国父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去从他一生都在谨守的十三条修身守则里面寻找答案。
一、富兰克林的修身立德计划:
富兰克林有一个达到完美品德大胆而费力的计划。他希望他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不要犯任何错误,他要克服所有缺点,打破坏的习惯,逐步培养成好的习惯。或者说他想要成为一个完人或者接近完人。
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守则,像极了曾国藩的青年修身十三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写日记、日之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一生可以说是极成功的,他是很多伟人和屌丝都膜拜的偶像。曾国藩一生不近女色,不喝酒,不应酬,一生爱读书,更是修身律己,勤俭廉劳。
这里说个题外话,曾国藩也是一个异数,可以说因为先天的缺陷,而导致了他后天的成功。他生下来就浑身长藓。这种病一发作,有点生不如死的味道,挠起来浑身都在淌血。但关键是有些地方你挠不着。每当难受的时候,他就蹲在装着盐水的水缸里头,用盐水刺激,免得去挠了。曾国藩有这个病,就远离了普通人很难远离的几样东西:不能喝酒;曾国藩是湖南人,但不能吃辣,只能吃清淡的;不能近女色。所以,他应酬极少,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学习,写日记,写家书。曾国藩过的是减法人生,因为这个病,直接减去了大量的社交、娱乐,从而专注于修身律己。
二、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把13条品德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呢,又是怎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的呢?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它的95%的行为都是源自于习惯。这几乎也就是说,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成为老司机之后,你开车已经是习惯,不需要再刻意注意油门、刹车、转向;读书、学习已经是习惯,不需要再有人督促你或者发朋友圈表决心,你自己就会定期买书、读书 ,并且用学到的知识是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践行,以获得成长;谦逊成为习惯,你就不会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人前会自吹自擂,表现的很肤浅,而是内心真正的拥有了自信。
这是人的行为模式,即简化行为。如果每件事都需要我们思考、判断、决策、再行动,大脑承受不了,身体也没有那么多的能量。所以,我们往往是右脑先做决策,左脑再去寻找信息、数据来支撑自己的决策。
比如:你右脑做了决定,今晚要吃一顿小龙虾,左脑再开始找证据。比如,你已经很久没有吃了,大家都在吃小龙虾哦,小龙虾很好吃的,比如谁谁谁家的,谁谁谁家的,你最近表现很乖哦,可以奖励一下自己等等。等证据找的差不多了,可以说服自己了,你就去吃小龙虾了。
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养成好的习惯,不但可以让你做自己,更是做最好的自己。养成好的习惯,本质上,就是把思考脑中的逻辑,通过反复训练,成为反射脑中的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
富兰克林引用了英国的谚语说“人要发财,就得请教他的妻子”。你的另一半的反馈和协助能让你事半功倍。
三、富兰克林的13种品德:
富兰克林想到了如下的办法:先列举想要培养的优秀品德。因为每个人对于品德的理解不同,富兰克林干脆在每个品德下面加了一些含义,来做一个限定。我增加了自己的一点理解。
1、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除了读书,富兰克林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从不到酒馆、赌场或其他任何娱乐场所去消遣。
2、缄默:避免空谈,言必对己对人有益。在谈话时,与其用嘴不如用耳朵更能增进知识,要学会倾听。
3、有序:你的一切应井然有序,一时一事都要有周全计划。我并不同意本条,这可能是因为富兰克林是印刷工出身,非常讲究计划和有序。实际上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快速决策,不断迭代,更适用于互联网时代。
4、决心:当做必做,做就要做好。成功的人,为了达到目标,尝试各种方法;而失败的人,不断修改目标以达成。比如跑步,本来计划10公里,找各种理由,跑个5公里就收工走人。
5、节俭:对人对己有益才可花钱,绝不浪费。现在忙碌的人,都没空花钱,没空逛街,挣了钱都花不出去。现在跟流行屌丝经济,屌丝没别的,就时间多。比如现在非常火的一款游戏,忙着工作和事业的人哪有时间玩游戏啊。
6、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
7、真诚:不欺骗,有良知,为人厚道,说话实在。说一句谎话,你就要用100句谎话来弥补。当你说真话时,内心才真的安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8、正义: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义务。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9、中庸:避免走极端,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认为是你应该承受之事。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句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人的本性,但是不要任性随便发,发之前让它们有个在脑子里竞争、讨论的过程,然后发该发的。“中庸”就是要在各种矛盾的欲望和手段中,寻找一个动态平衡,而不应该执着地倾向于任何一方。
10、整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这没啥好说的,是必须要做到的。
11、冷静:不因小事、寻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别在生气的时候做决定,别在开心的时候做承诺。
12、节欲:少行房事,除非考虑到身体健康或者延续子嗣;不可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者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名誉。这也没啥好说的...纵欲过度,掏空身体。
13、谦逊:效法耶稣或苏格拉底。国人可以效法曾国藩或者王阳明。
富兰克林目的是养成这些完美品德的习惯,他觉得无法全面出击,最好是“各个击破”,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对付其中一个。当拥有了那种品德之后。接着开始培养下一个。这样下去,直到做到13条为止。因为获得一些品德有利于其他品德的培养,所以才有了以上品德列表的顺序。比如节制喜欢的养成有助于缄默。
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小册子,如下图所示。如果当天在该项品德上有过失,就画一个黑点。他给予每个品德一个星期的严格注意,如此轮流替换。13个星期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一年可以循环4次。富兰克林时刻带着小册子,每天检查记录自己的过失。一做就是50多年。我有个人朋友也效仿富兰克林,做了一段时间,极其痛苦,最后放弃了。清教徒精神的富兰克林对自己要求是何等的严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6318766/c15de6db418ed19b.jpg)
我们普通人要培养这13个品德太难了。那还有其他办法没?
恭喜你,我们遇到了史蒂芬.柯维,他总结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6318766/32b53386b844009d.jpg)
建议各位去读一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美国的销量仅次于《圣经》。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90天可以让习惯稳定下来。
小结:若想具备某项优秀的品德,需把它内化成为自己的习惯。21天养成一个习惯,90天稳定下来。富兰克林,每天记录自己的过失,按照自己的品德列表,逐步培养自己的品德习惯,从而完成修身立德计划。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手册太难了,一般人做不到,推荐一个精简版,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重庆大学重庆校友读书会
“读书、分享、践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