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死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怎么活着

死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怎么活着

作者: 联动书匠 | 来源:发表于2016-11-24 18:40 被阅读28次

    去年,一部《滚蛋吧,肿瘤君》的电影上映了,该影片讲述了29岁的乐天派漫画家熊顿因患癌症身处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但同样对着命运微笑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

    影片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话,莫过于熊顿病逝前的一段话:“听一场摇滚,和耳朵一起一醉方休;喝一圈烈酒,让酒腻子们闻风丧胆;开一场cosplay party,二次元万岁;摸一下大蜥蜴,我熊胆威风凌厉;吃三斤驴打滚,翻滚吧肠胃;飚一把摩托车,成为风驰电掣的女王;见一下微博红人,感受马伯庸亲王的慈祥;至少学会一样乐器,为喜欢的人弹;种一次昙花,守望者它盛开;做一桌丰盛的晚餐给爸妈,哪怕色不香,味不美;来一次夜钓,吸取月光静臆的能量;仰望喀纳斯的星空,寻找属于我的星座;沐浴漠河的极光,感受它的神秘;去山顶看一次日出,然后大喊滚蛋吧肿瘤君。”

    这部电影的原型源于漫画家熊顿的真实经历。2012年2月,熊顿开始以《滚蛋吧肿瘤君,记录与肿瘤抗争的病院日子》为题在网络上发帖,对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漫画还原,感动了百万网友,占据头条热帖位置。熊顿坚持使用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笔触,以及不怕爆丑、极为“自嘲”的方式,纪录下就医期间的悲喜点滴,她在面对癌魔侵害时的坚强乐观让网友经常“流着泪、却笑着看完每一篇更新”,熊顿从此也被网友称作“抗癌漫画家”。

    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掌握的命运。面对噩耗的降临,我们往往无法做到心平气和。离别的伤痛或许只有当事人及其亲属才能感同身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国际重症监护领域首席专家肯•赫尔曼教授在《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每天,重症监护室总会不断上演许多悲剧,病人并不是唯一受折磨的人。几乎每一次悲剧的出现,都会触碰到某位医务人员的痛处,不论他们本来是多么的铁石心肠。人各有痛处,这种软肋通常和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经历相似。

    6床的病人似乎跟我的痛处没什么关系,但是哀痛还是突然向我袭来。这位男性病人身材高大,约莫50岁上下,是位南海岛民,患肾衰竭。他因心脏停搏而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险情发生时病人正在接受改造手臂静脉的手术。术后,这条被改造的静脉里将能容纳进一个针头,以便进行透析。和许多肾脏长期衰竭的病患一样,他同时还有许多别的问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手术,更确切地来说——麻醉,对他来说风险极大。

    就在手术快要结束时,病人的心跳慢了下来,然后停止了。现代化的麻醉设备自动记录了病人的身体信息,整个过程被打印在一张纸上。根据记录显示,当时病人血压极不正常,也许是因为其体内血流量不足。于是手术临时被中止,此后依靠药物和心脏按摩,病人的心脏功能最终恢复正常。

    当我在查房的时候看到他时,他的所有器官都已恢复正常——除了大脑。他一直没能从麻醉中醒过来。究竟病人最终能不能恢复健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他已经陷入深度的无意识状态——这不是个好现象。如果在72小时内病情还未好转,我们几乎就可以断定,他的大脑已经受到了永久性的严重伤害。

    病人的妻子站在她丈夫旁边,手臂搂着大儿子的肩膀。他们的儿子11岁,女儿7岁。当时医院紧急通知了病人的妻子,也向她解释了手术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任何隐瞒,也没有歪曲事实。但这样复杂的解释对患者亲人来说根本没什么用。因此,我必须更简单、更直白地向她说明情况,因为在这个时候,任何虚假的希望都是残酷的。我告诉她,没有任何测试可以检测出他大脑受伤的程度,也不能说明他还会不会醒来。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病人能够睁开眼睛认出我们,并对医生的指令做出回应,他就会痊愈康复。但是,如果这些都没有发生,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定,病人将不会清醒过来,并且还会迅速死亡。他的妻子不希望我向她描述手术的任何细节,我照做了。在我说明病人情况时,她并没有看向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下又一下轻拍着儿子的头部。

    男孩挣脱开母亲的怀抱,站到我所在的病床另一边,然后慢慢推开我,凑近父亲的脸。他慢慢地喊道:“爸爸!爸爸!”他轻轻摇晃着父亲的肩膀,哄劝道:“爸爸,爸爸,你一定要睁开眼睛。医生说,如果你不睁开眼,就再也好不了了⋯⋯”他的声音越发急促,却还是保持安静,语气中透着坚定:“爸爸,爸爸,你能捏捏我的手吗?”

    他的母亲看着他,带着对丈夫的关切和对儿子的痛心说:“到妈妈这里来。停下来!你必须回妈妈这里来。”这时,男孩已经是满脸泪水。“爸爸,爸爸,”他仍然在小声地乞求着,不愿放弃,“你睁开眼啊,捏捏我的手⋯⋯”眼泪涌出我的双眼,我像他母亲那样抱着他的肩膀。

    后来,我找了个牵强的理由,说自己与人有约,然后让其他同事继续查房。我回到办公室,独自一人,安静地痛哭起来……

    在很多人看来,医生都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人。特别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接触到的都是带着听诊器、拿着手术刀,除了询问你的病情以外,不会与你有过多交谈的医生。我们与医生的交集,多是病人与患者的关系。医生也许没有深入患者的情感世界,但患者又何曾用心与医生感同身受呢?其实,医生都是正常人,也会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不管电视剧里面的情节是真是假,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实习医生第一次见证死亡时,都难以掩饰自己的伤心难过,他们总希望能做些什么来挽回局面。每个医生都经历过这一阶段,而随着见多了死神的铡刀,似乎医生们自然就麻木了。而赫尔曼医生告诉我们,事实上,这种麻木只是医生在用面具伪装自己,把自己最脆弱的情感藏进了内心最深的角落——理性的医生,才能够冷静客观的救治患者的性命。

    但如果某天,某些东西拨动了他最脆弱的那根心弦,内心最深的角落被外界的敲门声惊扰,那么所有的伪装都会崩溃,掩藏的情感也都会喷薄而出。那时,我们会发现,见证过愈多生死,愈能感受人生的无常,生命的脆弱,也愈能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也许,就像熊顿说的:“死,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怎么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决定死亡,那么活着就要活得精彩。


    感谢与你在这里相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怎么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ti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