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最不愿提及的一件事就是溺亡。每到夏季,学校的老师总要发一些安全提醒,每年如此,无一例外。安全提醒里的案例不可谓不触目惊心,然而每年都会有新的意外发生。
谁家的娃都是爹妈的心头肉,谁家的爹妈不心疼?
仔细想想还是“麻痹大意”这几个字,才导致了意外的发生。学校和老师提醒的时候,总觉得没事,总觉得自家娃听话、 不淘气,不会到不安全的地方,不会置身于不安全的环境。更有甚者,总觉得自己能力够强,总觉得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危险?有我在,有什么风险!这种错误思想真是要不得。正是这种错误思想才造成了意外的频繁发生。
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难免就会有迟滞。娃懂个啥?!家长不硬气地去管,娃自然就上房揭瓦。在孩子的世界里,哪里有什么危险可讲!如果有,它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刺激”。孩子的眼里,越危险越刺激,越刺激越想干,越不让干越想干。要不怎么说叫孩子呢。
再碰见几个胆子大点的娃,更架不住几个孩子相互怂恿、撺掇,说干就干。干的时候只顾着刺激、痛快了,根本看不到一丁点危险。真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到底还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说麻爪就麻爪。一遇到危险就紧张,越危险越紧张,越紧张越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尤其是在一种完全不可控的环境之下,危险就会呈级数般增长,很多意外就是这样状况下发生的。
每一个意外的发生的背后,都是一大家子人大半辈子的悲痛。就连周遭的人也跟着扼腕痛惜,难受之至。这些发生意外的,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有的刚刚初出茅庐走向社会,除了可惜还是可惜。
当然不止是溺亡这一种危险。比如几个高中毕业生,趁着高考结束聚在地摊喝几瓶啤酒,遇见个骂骂咧咧的醉汉,血气方刚的孩子或许就会冲动上前。比如几个顺着水塘打水漂的小娃,打打闹闹中间把其中一个小娃的塑料鞋扔了进去,也许某个小娃就会下水去捞。总之各式各样的小事,都会变成偶发性事件发生的诱因。
还真就是风险无处不在,危险无处不在。尤其是娃都是心智不成熟的年纪,各有各的冲动,更是防不胜防。正因为防不胜防,所以才要更加小心设防。
作为家长就是得高压严管,除了高压严管就是做好合理疏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娃的合理诉求,把娃真正把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即便如此,娃肯定还是不爽。不爽归不爽,该抑制还是要抑制的。娃就是弹簧,你弱他就强。你要任由他痛快,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吃了大亏。
作为家长真是不容易,养个娃真是不容易,娃能安安稳稳长成人也是不容易。所以才要格外认真对待。自己的娃还是得自己负责,尽量避免意外不幸的发生。
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都不要做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