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6-28美文阅读(第454天)

2021-06-28美文阅读(第454天)

作者: 爱秋拾 | 来源:发表于2021-06-28 23:21 被阅读0次

    ㈠科举时代,为防止作弊,考生进考场前要搜身。清代画梅高手童二树在进考场时,工作人员要搜身,他不干,说国家是要选拔天下的人才,现在我来应试,却先把我当小偷看待。你们信不过我,那我何必参加考试?说完他就走了,从此不再参加考试。古人看重人格的,童二树算一位。

    ㈡车站就好比一台机器,将我们呼啦啦地吞进去,通过铁轨这条消化道,在另一处,再将我们呼啦啦吐出来。一吞一吐之间,我们的额头便多了一条皱纹,两鬓便生出几缕华发。

      这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诗与远方”。对于更多的人,车站象征着背井离乡。用日渐衰老的身躯之内那一点点尚未枯竭的气力去拼命挣钱,借此养家糊口,是他们穷尽这一生的追求与理想。

      故土并不难离,异乡却难以融入。每年回乡,算是给流浪的肉体与灵魂找一处短暂的安顿之所。但,故土啊,早已不是原来的故土。

      于是,来回奔波,成了这一代代人的宿命。离别的眼泪,并不能让居庙堂之高者忧虑和伤感,而人们也沉醉于故土与异乡间奔波的狂欢。

      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狂欢还要持续多久。也许,它不能像这些车辆一样,总会有个终点。

    ㈢《小王子》中,狐狸对“仪式”的解释颇为精辟:“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的存在,便于在零星琐碎的生活里打捞意义,有神圣也有矫情。可我不太喜欢步调一致的“仪式”,尤其是被商业浸润后,在某个日子一定要送巧克力和鲜花,要大吃大喝,共谋一种喜气洋洋实则暗暗尴尬的氛围。被安排着集体去做某件事,就并不浪漫。参加婚礼,看到司仪对每对新人说着同样的套话,跟那两个具体的人并没有任何联系,就觉得很乏味。如果真的是新郎新娘的亲人朋友多说说这两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有趣多了。

    仪式的意义在于在平凡时光中发现光彩,让生活多些滋味。有创造性的仪式,它是属于个人的,为每个人量身定做,因而显得特别。

    美剧《我们这一天》里有我喜欢的仪式。这个剧讲了一对普通美国夫妇与三个子女的家庭生活,这家人有个感恩节传统,兄弟两个要戴去世的父亲留下的一顶帽子,装成一个可怕的店主进行搞笑表演。这个传统来自于小时候一次糟糕的感恩节经历:

    他们在去祖父母家的路上车子抛锚,被迫在林中的旅店过夜,店主看上去很古怪。后来,爸爸借来一顶帽子,模仿怪异的店主来逗紧张的孩子们,全家人其乐融融挤在小木屋的一张床上睡觉,结果那是他们多年来度过的最愉快的感恩节。

    这段记忆如此温馨,以至于孩子们每年都想这样度过。所以,仪式延续了下来,成为之后感恩节的范本,爸爸去世后,儿子也会沿袭——这是属于自己家族的独一无二的印记。在节日传统的大框架下,加上有特色的发挥,成为专属回忆,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情了。建立一个家庭,需要传统,也要有创新,对每个成员都有特别意义。

    一个男同学会给女朋友亲手做生日蛋糕,等到他生日,朋友圈也晒出女朋友亲手做的蛋糕,虽然不怎么精美,甚至有点粗糙,但却是爱意满满的事情。现在社会分工很细,许多礼物都可以用金钱购买,自己花时间和心思的,至少显得对方很重要。

    如果仪式感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绑架,那不要也罢,如果它运用了爱和创意,能够产生温暖和诗意,那就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了。

    ㈣花季女子,怀有身孕,送夫上战场——这样的场景,在烽火连天、家国遭难的年代,并不鲜见。

    孩子出世了,男人却再也没有回来。这样的结局,也并不意外。

    花容凋零,信念不败。她相信夫君仍然在世,一日一日地熬,定要等到重逢。可是她的等待落了空,她的夫君,年轻的鱼雷潜艇艇长,早已沉入冰冷的江底。

    作为有“海军黄埔”之称的电雷学校一期的毕业生,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他率领的鱼雷艇受命伪装成民船,秘密前往上海黄浦江,袭击日军“出云”号巡洋舰。

    虽然发射的鱼雷仅伤及日舰的尾舵,却被称为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唯一的积极进攻”,引来敌人的疯狂报复。

    黎明,他的鱼雷艇遭遇四架敌机的狂轰滥炸,虽英勇抵抗,最终还是被击中,起火沉没。包括艇长在内的全体海军官兵沉入江底,无人生还。

    而这些,他的爱妻直到离世也不知情。

    寻找父亲,告慰母亲,成了儿子后半生不敢懈怠的责任。

    当地的档案局,他去过几十次,翻遍“敌伪档案”,未果。

    让女儿专程赴台湾,到国民革命忠烈祠细细寻找,未果。

    致信南京档案馆,奇迹发生了。一份“死亡官兵调查表”中,有父亲的下落,注明“抗战阵亡”。

    辗转找到父亲沉船的地点,江水滔滔,风嘶马叫,周遭的市声渐渐隐没,儿子一步一步走向父亲……他深深地弯下腰,取了江水与石子,带回去与母亲合葬。

    儿子从未见过父亲。父亲的照片,在被销毁前他看过一眼,那时他还很小,只留下模糊的记忆。他欲再次确认父亲的容颜,于是将从网上下载的电雷学校毕业照放大,再放大,却不知那些模糊的面孔中,哪位是父亲。

    为了完成儿子走向父亲的心愿,很多研究者、鉴藏家都在助力。这天,儿子应约来到文献馆。在电雷学校尘封的影像资料库中,儿子的目光锁定了一个青年的肖像照。没错,他就是梦中的父亲。

    最后,儿子还要做一件事:为父亲申请烈士证书。在提供相关资料,并经几年的等待核准之后,他完成了心愿。此时儿子已是八旬老人。

    相对于很多成年的儿子目送父亲远去的背影,他刚好相反。时间深处,父亲一步一步地向他缓缓走来,直至清晰可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6-28美文阅读(第45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ac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