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视窗中:盲点象限
有一些信息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这个象限叫做盲点象限。什么叫盲点象限?开车的盲区在哪呢?在倒后镜右边,那块你看不到,所以我们说不要从右侧并线,从右侧并线,在很多国家里边都是违法的,你要并线的时候,你overshoulder,你要扭过头来看才能并线。假如你今天开车,发现你的两个倒后镜都被人掰了,你要从这开车开到浦西去,你会什么感觉?当你的盲点象限变得很大以后,开车你会觉得很危险。
有一种神经比较大条的人,他把周围的人全都得罪完了,但是他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他还跟别人吹,他说我这个人没别的,就人缘好,我什么事我都直来直去。大家就喜欢简单,但是大家恨得牙痒痒,这种人叫做神经过粗的那种人。如果一个人有着性格缺陷,你会发现他的盲点会非常的大,而且他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有时候公司有一些重大的失误的决策,也可能是盲点象限的东西,但是如果别人不说你很少能够自己发现。
那么请问大家,既然都知道盲点象限大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那么希不希望如果你有了盲点有人能够给你纠正?在你的人生当中,曾经被别人指出盲点象限的时候,你通常是什么反应?有没有人会怀疑对方?你会说别人都觉得我挺好的,怎么就你不喜欢我呢?
闻过则喜能解决盲点问题
樊登老师推荐大家学习几个圣人,如果当别人揭示你盲点的时候,你真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到底应该怎么反应呢?第一个人你要学大禹,他有一个习惯叫做闻过则喜。我听到别人说我不对,我就高兴。我开心今天又找到缺点,我觉得很高兴,我身上的缺点已经越来越少了,离圣人的方向越来越近了。另外一个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说闻过则喜,我做不到,这境界太高了,但是我也要管好我自己,这个办法叫做闻过则拜。闻过则拜就是我听你说我不对,虽然我心里还是不高兴,但我先磕个头给你。所以古人的闻过则拜,相当于咱们今天闻过鞠躬。
管理者应当自我反思,不断揭示盲点,以身作则
樊登老师教我们一招叫闻过则问,什么叫闻过则问?问谁?我认为是问自己会更好一点,问别人容易吵架。要问自己说这有没有可能是我的一个盲点?这个问题说实话,对我的人生帮助很大。我在学沟通视窗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盲点象限,因为它让我这么一个盲点象限很大的人,终于意识到了人生当中有一大块事是我们自己没有发言权的。这部分东西是别人天天看见,但你自己完全没感觉。
道德层面的东西很难通过规定来解决。你比如说在墙上贴一个标语,写着被人提意见的时候,不许生气,这没用。标语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而反过来教化的作用很重要,你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投诉和反馈是揭示盲点问题的重要渠道
那么我们该找谁来分享我们的盲点?谁能够给我们解决很多盲点的问题?《战国策》里有一篇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柬》。邹忌长得很漂亮,他问妻子:“我好看还是徐公长得好看?”妻子说:“当然你好看了。”邹忌问小妾:“我好看还是徐公长得好看?”小妾说:“你最好看,要不然怎么嫁给你?”邹忌问门客同样的问题,门客说你是第一。第二天邹忌跑去见徐公,一看自惭形秽,说人家这才叫好看,我这算什么?邹忌回去找齐王把这个故事一讲,讲完以后说:“我妻子说我好看,因为她爱我,我的小妾这样说是因为她怕我,门客这样说是因为他有求于我,所以齐王今天贵为一国之君,有多少人爱你?有多少人怕你?又有多少人有求于你?”所以结论是齐王的盲点象限很大。
大家有没有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地位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愿意跟你们分享盲点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所以一定要小心。
袁世凯的儿子给袁世凯写了一首诗,劝他不要当皇帝的,叫:“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想当皇帝很危险,所以到最后就落得一个功败垂成。所以我们说盲点象限这部分找谁来分享是比较合适的?家人不行,你的工作伙伴有可能适合,敌人只是不跟你坐在咖啡馆里边说盲点,但是会在市场上说你的坏话,这时候我们生气没有用。所以从这里边去发现盲点,发现我们改进的机会,任何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改进的机会都来自于投诉。投诉是非常重要的改进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