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营销达人李教授-的年终盘点

营销达人李教授-的年终盘点

作者: 雕刻时光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6-12-29 22:09 被阅读285次

    一、市场——客户之间良好的口碑的自然发酵

    一般来说,一个有效的市场(Market)至少要满足这4个条件:

    1.拥有一群实际存在的顾客;

    2.这些顾客普遍都有某些需求;

    3.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4.在决定购买时,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大多数人对前三条都有直观的理解。但遗憾的是,最后一条才是大部分新产品企业成功推向市场的关键——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1.顾客: 培训市场,学习发展,甚至是人力资源线条的咨询行业市场,顾客往往是就是各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协会等;

    季度的市场活动,甚至面向的是一个个爱学习的人;

    2.组织希望引入外部资源来让在人力资源这个版块更具持久的竞争实力,手段可以是体系,制度,甚至简单的一门培训课程。

    3.咨询和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定制化从程度很高,从帮你搭建制度体系,薪酬激励方案,到培训的设计,上课都有;

    单纯的课程培训越来越少,被线上网络学院取代,被嵌入式学习,碎片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渠道,应该说是单纯的讲授式培训被取代。

    很多乙方的人,也直接到了甲方,乙方难打入甲方太多。

    4.消费者下相互参考:联想到安迪曼,或者比的大公司,一来年底搞年会,搞白皮书公布,二来搞线上微课, 尽量让撮合他们的新老客户,让他们内部自己交流,参考。让一个成功案例的好评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同行传播。

    要攻就攻集团,核心企业,从而让优秀的案例传播到子分公司,或者是别的成员企业。日立电梯的培训经验辐射到广日物流。

    二、消费升级——追求的是性价比,是辛勤劳动的回报

    十几年前那次消费升级的机会(奢侈消费增加),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迅速暴富后划分阶级的需要。

    而这次消费升级真正的机会却不是大部分想的“奢侈品的面子消费”,而是高档品带来的“奖赏自己的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整个营销策略的不同。

    “奢侈品是区分阶级的需要,而高档品是努力工作的馈赠。”

    品牌重要,但已经没有过去重要,因为消费者去判断衡量一件商品的信息源已经变化,以往信息的闭塞,让我们只认品牌,也只能认品牌,现在大众点评,口碑传播价值彰显,专业品测,让你觉得自己更酷更内在门道。-当然,在三四线城市,OPPLE的火爆则证明,过往单纯朴素的消费者还大有人在。

    去日本买电饭锅买个马桶盖,不是为了炫富,而是辛苦工作的人们用来给自己的奖赏,那玩意都是实实在在的好用,在乎的是自己使用的体验,而不是为了划分阶层。这也是在选购商品上,选性价比高的高档品,而不是价超所值的奢侈品。

    消费升级应用在企业培训上又会如何?

    听说以前企业做培训,做咨询,特别青睐那些名气很大的外企,很受那些高大上的培训噱头忽悠,钱也很好赚,现在很多乙方到了甲方去,直接提高了甲方的议价水平,他们更加清楚,咨询企业的高利润。

    那什么是高性价比? 以前纯比的是老师的名头,机构的名头,可能现在比的是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所以工作坊,行动学习这类培训手段也是特热门,尽管价格更高,企业也愿意接受。而不是接受,只上课不产出,没后续的授课。

    三、网红——改变着人们的认知价值

    实际上,网红真正的价值并不是流量(否则这不能解释为什么500W粉丝的网红卖货经常秒杀数千万的投放),而是多种消费者认知价值(比如心理唤起)。

    网红通过让你相信他这个人,从而相信他们卖的商品,让你通过和网红的接触,不是生硬地刷曝光率,而是改变着你心中所想,也就是认知价值。一把厨房的刀当然不值500元,但要是你是一个疲惫在工作中,希望通过做一顿有爱的晚餐给家人,而这时候对食物是有追求的你,就会愿意买一把500元的刀,因为他符合你的身份,符合你爱的馈赠的美好愿望。

    要怎么改变企业对培训,对咨询项目的心理预期?

    单纯的直接,让他们认识到培训并不是浪费钱,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是要要企业运作良好,要有健康的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健康,要依赖制度,体系,甚至最直接的学习发展这一模块。说到这里,其实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年头则是新型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再也不是完全紧密的终生的雇佣关系,居高不下的离职率,灵活的用工方式,U盘式人才,都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概念,培养员工并不是企业的本职,市场经济下,为我所用,我需要的是各种符合企业需要的服务,至于是谁提供它不管,它只要达到获取服务的目的。对于个人,锻造自己,超级个体这个活法也因此产生。

    打岔结束,回到改变企业认知价值这个问题上,难度肯定有,也许公司的市场部就专门做这个工作,让大家意识到专业的培训的重要性。有企业玩各种白皮书,或者通过公众号持续并形成习惯地更新文章,影响着他的读者。但市场部做的事情,会让你觉得动机不纯,而且是企业影响个人,而网红,给你的感觉,则因为对方是实实在在的人,你觉得鲜活可信。

    四、新媒体——让产品发声

    媒体产品化,产品媒体化——把媒体当作产品去运营,同时让产品本身具备媒体属性。

    媒体,尤其是企业媒体,自然就有企业专属性,就好像我中心的公众号,自然就应该传播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学习发展有关的文章。如果能力允许,甚至以连续剧的思路去做系列线条的文章,而不是追求电影式的。

    娱乐至死,传播的价值在当今是无限的大。至于古典在超级个体里面,说现代职场人的一种源能力,就有提到是传播力。

    一个很炫很屌的可乐瓶满足了你的社交,拍摄,传播的功能,因此火也是必然。

    让产品发声,我们等不及满意客户的口碑传播,我们通过上完课后的课程图,项目成果的H5秀展示传播着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五、戳中用户

    月经式热点,背后是是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的反应,例如对家的思念和出外闯荡的矛盾,冒险进取和知足常乐的矛盾等等。

    粉笔的张小龙也说过类似的话,参加培训,提升自我其实每个人心底都想,只是以前培训的成本太高了,而他通过线上平台,网络课程,把单价拉到足够低,把用户人数拉到足够高,满足用户,赚到利润。

    那对个人而言培训,自然如此,毕竟年轻人,谁不想自我增值。那企业呢,领导想有一番作为,但也害怕承担风险,想要进步,又怕付出的成果换不来同等的回报。

    所谓共鸣,很多让人感觉到强烈共鸣感的文案、电影、小说等,都是通过“相似情境”来唤起目标观众记忆中的情境基模,然后为其提供支持、鼓励或代其发声等,从而创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因为当任何一个人面对某种负面情绪(也就是阻碍)的时候,都会对更靠近自己的一方产生更近的心理距离,觉得是自己人。

    最后一句,当同事在抱怨,在吐槽老板的时候,倾听,甚至跟着对方吐槽起老板,会拉进你们两个心理距离。当他抱怨领导思想保守,阻碍了他大展拳脚的时候,那也只能合理化他的行为,告诉他,我的领导也这样。

    但往往是,底层的人容易靠近,领导难以拉拢。要拉拢领导,先装着自己也是领导,也要带下属,也会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利用感同身受的情景,来唤起对方和你统一战线的感受。

    简单的订阅李教授一年,感觉自己营销的思路真是被打开了不少,当然距离真正深入理解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李教授的很多文章,都值得多读几遍,多些几遍感受,尽量找机会运用实践。到举一反三的,那自然就更加遥远了。

    新的一年,继续,追随教授步伐,乐此不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营销达人李教授-的年终盘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bp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