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共济会文学-救赎
【原创】误——(上)很多“聪明”的抉择,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原创】误——(上)很多“聪明”的抉择,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作者: 炼文冶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16:23 被阅读0次

——我们企图选一条“聪明”的路,可到头来走的还是不够睿智。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当你XXX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先相信你的是陌生人,最先鼓励你的是合伙人,最先看不起你的是身边的人,最先不相信你的是亲人,打击你最狠的是你最亲密的人,……“这句话还被配上著名的“马云说”。

是不是马云说的,我不知道。但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细细品味一下,还真是这样!

不过,我们得排除一个误区——当你XXX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跟你说这样的话——让你相信陌生人,相信陌生的他,赶紧把钱交到他手上,以便达到他的目的。(在你鼻子上按个环,然后快乐的溜达)

你面对的对象不一定是好人、也并非真实,正能量被负用,期待会落空。

那么,为什么最先相信你的是陌生人,最先看不起你的是身边的人,打击你最狠的是最亲密的人?

因为越是熟知你的人,越知道你几斤几两,拿你的能力代入他们的认知,一合计,完了!肯定成不了。停下,你不是那块料,与其白费功夫后失败,不如就此打住,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都喜欢在陌生人面前伪装自己,或者在有共同语言的人面前展示强大的一面。给别人一种夸大的印象,一琢磨,有希望,去吧!

与你亲近的人,认为你不行大抵有两种:一种他们成功了,有过真实的经历,并且清楚你的能力,觉得你确实不行;另一种他们本身不能成功,便断定你不行(了不了解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了解成功。)

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已经全知全能,尽善尽美了。当双方地位、经验、能力不对等时,上位的人就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权威。如老师和学生,长辈和晚辈,上司和下属。前者有很多优势,但并不代表能知晓一切,掌握一切,但他们的优势,在对比的那一刻,蒙蔽了双眼,真认为自己就是绝对的正确。

下对上的尊重,不代表下位者在面对上位者时就一定“一无是处”,好像你就是只猴子,再怎么蹦跶都翻不了我的手心。我给你的指引,必是聪明的道路,因为我在你之上,“懂”的比你多,比你厉害。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我这是关心你,防止你撞得头破血流,你看我的头,现在还有包呢!这是我聪明的代价。或者说,你看我的头,一个包都没有,这是聪明的证据。陌生人才不管你的死活!

嗯,谢谢关心。虽然你比我“懂”的多,但并非全知全能,你也不一定正确啊。

处在上位者身上有层光环,下面的人抬头看去,总会被头上的阳光迷住了眼,上面的人侵淫在阳光里,久而久之,以为这些光是源于自己,自己就是掌握真理的神明。

其实,扒下这层光环,我们都一样,是个会犯错的凡人。很多“上面”的人,自以为身处高处,所谓“经验”丰富,用起来却不怎么对口。

别人对我们如是,我们对别人亦如是。

我们都想找一条“聪明”的道路,可大多数人走到头才发现自己并不睿智。

某某东西经“科学”鉴定,对人体有好处;某某“科学”方法有益开发思维;某某生财之道经得起“科学”推敲,值得实践;某某行为很“科学”,应该实行。

上面的科学都打了引号,科学促进人类进步,我们把科学奉若神明,可仔细回想下,我们所认为的“科学”是否真的科学?

哪管得了这么多啊,我们又不是科学家,只管奉行就够了。

所以,整天把科学挂在嘴边不推敲琢磨,只管人云亦云的人,其实对科学——一无所知!

也许几年,也许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我们所认为的“科学”被推翻后,才发现这段日子过得多么荒唐。

曾经有这么一个教育机构,里面各种专家各种权威,然后各种代言,罗列出一大堆所谓的科学理论,还有一些“现实”案例,大张旗鼓的推行一种科学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强大到何种地步呢?里面有个例子,从桌上随便抽出一本小学课本,竖在眼前,拇指扣在书边,从头到尾放一遍,如是者三,然后把书丢在一边,让人报上半段,自己便能背出下半段。

这是什么概念?有一种高智商天才拥有“照相机”记忆功能,即一目十行过眼不忘。上面描述的记忆方法到达巅峰后,完全超越这种天才,一本书不到一分钟翻完,就算翻再多次,眼睛也不够完全捕捉书内所有的文字。能不能看清每个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背诵”出来啊!

想让你的孩子超越天才吗?想让你的孩子智商爆表吗?那就来吧,交上高昂的学费,付出几个月的努力,清华北大不是梦,哈佛剑桥不会远!

这等异想天开的好事,字儿都没看清便能背下来,你信吗?

不管你信不信,很多人——信了!

为了孩子,值得!

也许是自己太笨了,接触不了这么先进的科学。

啊,终于可以一步登天,可以让孩子走上一条足够聪明的路了。

半年过后,检查孩子学习成果,果然如上所述,拿上课本随便拨弄几下,孩子便能背出几段!我的孩子真是天才,当初的选择证明我是多么的英明啊!

接下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卖弄,以身作证,现身说法,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聪明”的道路。

可时间久了,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孩子的成绩并未上升,记忆力也没有加强,翻来翻去只会背那几本课本。

威逼利诱苦口婆心之下,孩子才道出真相:所谓的科学记忆法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是“老师”,听他们就是了。整天都在背那几本薄薄的课本,一百多天下来,再笨的人也会了啊!

为什么不说清楚?还要装作很会背的样子!

“老师”说,这样才有成就感和荣誉感,父母在外面倍儿有面子,因为我是天才!如果实话实话会被训被骂,会被叫作笨小孩。

好吧,几万块的学费,大半年的光阴,就背会了两三本课本,还学会了心安理得的撒谎!(孩子的心理较为单纯,他们也许不懂得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只体会到撒谎——成就感、荣誉感;说实话——羞耻感。)

尝到苦果才幡然醒悟,发现当初的自己多么不智,本想“聪明”的抄条近道,反而走错方向,还劈了叉,扯得蛋疼。

要不要告知当初听信自己的亲朋好友?晚了,钱已经交了,相关的负责人也见不到面,现在跟他们说清楚是在证明自己的愚蠢吗?

——还是不了了之吧。

很多当初自认为多么聪明的抉择,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为什么如此浅显的圈套,人人都如过江之鲫踊跃不止?

因为虚假比真实更容易让人接受,真实的收获需要相对等的付出,而虚假可以打破这个比例,让人付出较小的代价,得到巨大乃至不敢想象的收获,简而言之就是投机心理。

投机者必被投机,更何况还在人家的主场。以至偷鸡(投机)不成蚀把米。

未完待续......

炼文冶心(已开通原创)

感谢大家前来品文、关注。鄙人在此拜谢了!

我的微信:ye81815。公众号:ye635781815(炼文冶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精进。

相关文章

  • 【原创】误——(上)很多“聪明”的抉择,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我们企图选一条“聪明”的路,可到头来走的还是不够睿智。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当你XXX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先相信...

  • 同学会后的另类思考

    一、关于聪明人 很多人名校毕业,最后都混得一般? 聪明反被聪明误,即有小聪明无大智慧。 太聪明容易让人双脚离地,飘...

  • 《金粉》清秋得罪玉芬是因为秀珠,得罪佩芳又是为何?一个字:假

    本文由【深情解读】原创出品,抄袭必究! 《金粉世家》冷清秋这个女孩子聪明倒是很聪明,但是聪明过了头反被聪明误,太聪...

  • 有一种聪明叫自作聪明

    有一种聪明叫自作聪明 掩耳盗铃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个自作聪明的盗铃人,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付出了他该有的代价。...

  • 人总是这样的,在利益的事情上总是难以抉择,总是想要最好的,可是到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人心总是贪婪的。

  • 成功的人有“十悟”,失败的人有“十误”

    失败,有“十误” 1、聪明误 有些人失败,是因为不够聪明。有些人失败,则是因为太聪明。后一种人的失败,就叫聪明误。...

  • 成功的人有“十悟”,失败的人有“十误”

    失败,有“十误” 1、聪明误 有些人失败,是因为不够聪明。有些人失败,则是因为太聪明。 后一种人的失败,就叫聪明误...

  • 聪明误

    母亲因为肾结石上个月在医院手术治疗。回家后就一直调养。半月前她感到肾区疼痛,有低热。仗着自己是个内科医生,想着估计...

  • 聪明误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 凡是你能想到的, 别担心 别人也想到了 如今制度完善, 莫想投机取巧 心存侥幸 牛牛今天考试 ...

  • 聪明误

    所有的算计到最后其实算计的都是自己。恒大的第一场亚冠比赛,卡纳瓦罗的排兵布阵让人匪夷所思。 保利尼奥的缺阵让恒大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误——(上)很多“聪明”的抉择,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bt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