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习就像是我们在外面吃饭一样,不吃饭就会饿,就像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 变成文盲。
首先吃饭我们要寻找吃的地方,在我们所在的市区最好的饭店是哪家,口碑怎么样等——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信息用来筛选,然后还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在我们还没饿坏之前)。
找到了饭店,接着就需要点菜了——我们肯定是点适合自己胃口的菜,要看怎么搭配才有营养,还要注意饭菜之间是否相克,比如点了海鲜那酒就要免了。就像是我们的胃口就是我们所点菜的背景,适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好的;营养价值是每道菜的详细信息,我们需要准确掌握;食物中毒是很可怕的,我们需要了解饭菜(信息)之间的联系,是有帮助还是越帮越忙。
点完菜,就是需要等了。在等菜期间我们可不可以想想这些菜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是小鸡炖蘑菇,而不是王八炖呢?菜谱为什么这么搭配,这个菜这么做是不是有营养或者更好吃?这个菜是谁发明的呢?这道菜的做法还有哪些嘞?猪肉炖粉条?土豆炖排骨?菜的花样?满汉全席?吃会导致朝代更替吗?吃在中华五千年中所承载的文化?
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对应扩展出来了。吃是生活中再也平常不过的事了,这种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只要愿意发散自己的思维都可以联想出这么多问题,那面对我们的课程是不是也需要多多去问“为什么”,进行深度拓展,对知识背景一探究竟呢?还有就是联想类似的知识联系,与其类似的结论都有哪些?对我们的大脑中建立的知识结构进行横向拓展。
终于菜上来了,可是我要的是小鸡炖蘑菇怎么上成了红烧肉,上错了上错了,那看来需要及时对应纠正错误呀!服务员给上错了菜,也就是对我们所需要的不清楚,也就是说面对信息需要明白模型的局限性,对应纠错。
哇哦,终于可以吃上美味的饭菜了!就像是我们在现实中对信息进行应用。
吃完饭,就需要结账了,服务员全程都在默默注视着我们。首先我们是要找东西吃,其次需要点菜,这时服务员说“先生,我们的鱼很新鲜”对菜来说新鲜的食材很重要,对学生来说理解知识的原理很重要。接着服务员为了我们下次还能来,又说了“先生,我们这里是某某某连锁店”,从这里我们知道了饭店的地理位置以及品牌,也就是说一个知识点需要知道这个知识从何而来,以及与哪些知识又相关的联系。最后,该走了,服务员询问“先生,吃好了没”,这就好比我们是否把知识点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中。
结账时反应的是我们对这顿饭是否满意,而知识需要我们能彻底掌握 那就必须要有对应的测试了。
以上步骤相互交织,当然现实生活中 有些是可以省略的。
希望能够理解这篇文章其中意义,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将知识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