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新冠疫情对于全球都是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严峻的考验。但是,只要能够转变思路,吸取其中的经验、及时进行调整改善,危险又何尝不是一次机会?!
本次疫情虽然尚在持续,但已经看到因为疫情带来的明显改变。
首先,国家对于全社会,尤其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各项拨款向公卫倾斜,提升基层健康守门人的地位。其实,人类与细菌、病毒是长期共存的,但为什么对于新冠病毒如此恐慌呢?可能大家认为其传染性和病死率较高有关。每年美国因为流感也会成千上万人死亡,其也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病死率,为何大家可以坦然面对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家对于该种病毒的认知尚待探究,其中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而人类进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是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势必要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才肯罢休。这点,对于流感我们已经可以说做到了确定性的认知了,采取措施即可较好地发现、控制、预防。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已成事实,大家也已逐步接受。重视公共卫生的“种子”已经播下,这可以说是新冠带给我们的“礼物”吧。
其次,全民的健康意识和素养获得了质的飞跃。看到、听到身边原本健康的人离去,对于生者心灵的震撼是强烈的,却也是无奈的。在感慨于生命无常的同时,健康之弦被重新拨动,尤其经历近2个月的“闭关修炼”,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发福了、体弱了。群体的智慧催动大家研发了大量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铺天盖地的线上课程犹如潮水般荡涤了人们原本懒惰的心灵。于是乎,如同开闸的洪水,大家纷纷涌出家门,加入到各式各样地群体锻炼之中。曾经红遍商界的O2O模式也在疫情后的健身大潮中闪亮登场,各类线上比赛、万步有约层出不穷。一夜之间,全面的健康意识和素养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节节高,到处洋溢着健身的喧闹和靓影,仿佛时时刻刻都能闻到荷尔蒙的气息。再也不用担心《健康中国“2030”》没有抓手,无法落地了。
最后,疫情带了我的健康觉醒及孩子交际的融洽。对于个体,尤其像我和孩子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疫情期间的某一天,突然称体重的时候发现已达140斤。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象过,我还在大学期间128斤的梦想中呢。此前让我痛彻心扉的友谊赛梦魇时刻萦绕心头。为了保持一千米跑的第三名,我倾尽全力奔跑,结果倒在了终点线上。倒下的不仅仅是身体,而是一直以来自以为是的信念。那时,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跑步始终还是很牛的,还是那个年轻气盛,朝气蓬勃的自己。却没有发现,过程中多年的懒惰,带来了最终身体与意志的虚弱。加之身体有明显的不适感,于是毅然重拾搁置多时的跑步运动。
一直期望孩子能够不再孤单,能够在自己的社区里,在自己家门口,有一批好朋友,可惜始终未能达成心愿。这次疫情让梦想变成了现实。孩子天生好动,这种性情不能改变,他们需要出去玩耍,但是又被封闭在社区里。于是大家在有所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聚到了社区的小广场。慢慢地随着人员的熟识,及风险的降低,口罩摘下了,距离更近了。每一天,都会听到多拨小朋友在楼下呼唤儿子玩耍的声音。呼朋唤友、尽情玩耍的场景终于出现了,这是一种多么和谐的场面啊。
疫情带来的改变已是事实,可能,没有疫情,我们也都会慢慢改变,但疫情这支催化剂推进了改变,强化了效果。
但我并不欢迎疫情,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无需依靠疫情这般的外力,就能够防患未然、主动改变,那当是多么振奋的消息呢。
哪怕疫情来了,我们也能换位思考,化危为机。
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危机之中的。小危机小进步,大危机大进步。此次疫情可以说是人类的一次大考验,相信会警醒世人,发动一场大改变吧。
待到疫情过去,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多难兴邦”,前提必须是对于困难的重视与反思,寻找问题根源,从而采取针对性地措施,方能长治久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