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从古至今,那是无数人的梦想,特别是对于位居高位的帝王将相来说,他们为了希望自己能够永享权力与荣华富贵,都在追求那不老的传说。然而,不老的传说始终是传说,从始皇嬴政,到汉武帝,再到唐太宗,再到明成祖朱棣等等各大帝王,在位期间无不热衷于炼丹筑药,以求长生不老,不过即使显赫如帝王,他们的长生梦想依旧是破碎凋零的。长生不老真的存在吗?也许真是一个传说。
高手往往在民间,自古以来也许都如此。帝王将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得不到长生,民间山野之人,粗茶淡饭,青蓑布衣,不老的传说却流传后代。从上古时期彭祖活了800岁,到后世孙思邈,张三丰等这些过百岁之人,虽说未能永久的长生不老,但是比一般人活得更久,必有其原因。当然,民间的奇人异事太多,隐性埋名隐居修道之人也多,他们中是否有人摆脱肉体的束缚,获得长生不老,不得而知。因为从道家思想理论来说,人通过修炼,可以羽化成仙,进而长生不老。
除了道家有长生不老的秘诀,佛家在这方面也当仁不让。这里讲一个佛教高僧求长生不老的故事。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高僧昙鸾大师在读《大集经》时,感觉到经中的词义深奥不易悟解,即著手写作注释,写了一半多,忽然得了气疾,暂时停笔。于是出门寻医疗治,到了汾州,气疾忽然好了,又想继续写作;但又感到生命短促,如果不获长年,便难完成一切志愿。听说江南隐士陶弘景精研神仙方术,有长生不老的仙卷,便南游相访。
昙鸾在建康先写信给陶弘景说明来意,表示愿从他学习仙术。陶弘景也早慕昙鸾的高名,接信后立即回信表示欢迎。陶弘景授与昙鸾《仙经》十卷。昙鸾即携经辞还北魏,欲往名山如法修炼。在回去的路上,遇见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即向流支叙述自己的愿望,并问他佛法中有没有胜过此土《仙经》的长生不死之法。菩提流支告以《仙经》比不上佛法,并且仙术也不能长生,即以《观无量寿经》授给他说:“这是大仙方,依此修行,便能解脱生死。”昙鸾受了这一番教化,即把随身所带的《仙经》烧掉。从此精修净业,自行化他,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皈依,魏主尊号他为“神鸾”。
南怀谨的著述《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讲述了静坐与养生长生方面的知识。书中讲到:求“静”,乃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方法。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学》,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也不例外。
所以,要想长生,首先要静。为什么从古至今,长生之人如此之少人。绝大多数人不明其理,而好动,特别是欲望等欲念强烈。如果不绝世间多欲之心,又想达到超世逍遥之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然而,光“静”那也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真正智慧合道的境界,是靠本身积善的修养功行,如果平时只求个人静坐的效果,并无舍己为人积功累德的力行培养,到此,除了比平日更为聪明以外,真正智慧合道的种子,也很难出现的,真正的长生不老也是遥不可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