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年轻人不自觉的就站到了老者的身后,朱允炆仔细看了一下这两个人,才发现他们长得很相近,看样子应该是父子关系。这时候老者说到:“清代的《山房笔记》里面提到过,明代初期有一本《元器志》,但是这本书据我所知已经失传了。”朱允炆后背有点儿出汗,自己确实是在明代看过这本书,但是后来是不是流传到了现代他就不清楚了。他灵机一动说到:“书可能会失传,但是里面的内容还是可以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我爷爷早年间南征北战,从一位古董大家口中,得知这部书的内容....”
朱允炆不敢再往下编了,他看着老者眼神锐利,看来也是将相之才,再说多了恐怕会被看穿。好在老者好像并没有在意朱允炆在说什么,而是专心的看着自己儿子选的这个青花罐子。少顷,老人说到:“这确实是真货,小伙子,有些眼力,但是有一点你说的不对,这件东西并不是宫里的,而是民间的,所以买了收藏也没什么意义,嘉鸿啊,放下吧,咱们再看看别的。”
他身后的年轻人说了一声是,然后两个人转身就往外面走,临走的时候老人特意回头看了朱允炆一眼,朱允炆则恭敬的点头致意。两个人走了之后,朱允炆说到:“老板,开个价吧,我要了。”柳莺提醒他说到:“刚刚的老人家不是说了,这个不值得收藏吗?”朱允炆说到:“是啊,所以价格应该不贵,好歹也是元代的东西,用来插个花什么的,也算是雅致了。”老板果然没有多要,给了一个很低的价格,朱允炆又一副嫌贵的样子,往下压了压价钱,最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工资就拿下了。
两个人拎着东西刚刚上了车,朱允炆就和柳莺说到:“这个我看用来送你爷爷刚刚好。”柳莺说到:“我爷爷估计看不上吧。他只收藏宫里的东西。”朱允炆说到:“这件东西是货真价实的大内御制。”柳莺说到:“那刚刚老先生说的?”朱允炆说到:“袁方天教给我一个古玩界的还价方法,叫欲擒故纵,刚刚这位老先生,用的正是这个法子。”柳莺忽闪着大眼睛,等着朱允炆往下讲。
朱允炆说到:“高明的买家,会先确认古董的年代,让卖家觉得有希望成交,然后故意说这个东西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没有什么价值,转身就走,最后再回来,表示自己也不能空手而归啊,然后利用老板急于成交的心理压价,我看既然刚刚老先生已经把桥搭好了,就顺手截了胡。”两个人正在聊着,果然从车里看见刚刚的老先生带着儿子,又回到了古董店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