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五年前,我知道自己公司拿到了日本外务省,产业经济省的认证,一定会用孟子的那段话来形容这段经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是不是充满了全力以赴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仿佛飘在云端?
从校园里刚出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The One”。凭着运气和小聪明来拿到日本国费奖学金,博士学位到手之前又得了中国国家基金读了个MBA。中国驻日大使接见,日本天皇接见,优秀留学生代表…人生充满了荣耀和光芒,波澜壮阔指日可待!
当初带客户做了几回体检,觉得医疗中介就相当于会说日语的“医院黄牛”,有时候连黄牛的能力都不如,还不能随意指明医院和医生,行业门槛低到给狗身上挂个翻译机就能干。无外乎打个电话给医院诊所,约个时间。医生说什么就翻译什么,叫个黑车师傅送回机场就能顺利货款两清,撒哟那拉。
公司成立三年,200多人次患者来访,在线病历管理系统建设完毕,合作伙伴系统建设完毕,自动病例报告生成系统建设完毕,多家医疗机构专属对接机构签约,并购一家诊所...
这些写出来让人觉得不明觉历的成绩,其实伴随着无穷的遗憾和痛苦。
公司开业不久,我就意识到医疗中介,就是夹在患者和医疗机构内的受气包。和医疗相关的服务是直面生命和尊严,理性和感性的领域,患者的情绪,亲属的想法,患者和我们的信任度,我们和医疗机构的关系…大到整体治疗流程的设计,小到检查图像的中日差距,每一个小的地方都需要做大文章。弄清楚这些小地方,我们付出的是各种各样的代价。
众人称赞的日本医疗,不仅包括了完善的软硬件设施,高超的医术,还包括日本医生阶层不可逾越的“阶级”。医生的绝对权威,医疗机构的绝对话语权,让很多医疗服务企业无法真正的平等交流。
无意中发现日本某知名医院的计划书上,赫然写着----------
“选择治疗长期性,利润率高,风险低的中国患者,让医疗中介承担客户的后期维护任务,是我们未来不变的方针和策略。“
看着这些句子,堂而皇之的写在报告里,日本医疗机构一直以高姿态对待中国患者的面目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不寒而栗。
面对不可逾越的阶级差别,我从来就不是天选之人,而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中国人创办的小企业在日本有多难,拍成五十集电视连续剧。
金融机构首先“有罪推定”,不给开法人账户这是第一关,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制造的产品,疫情开始,超市里大米被买完都被归结为中国人的头上,我们自己似乎都默认了这样的人设。中小企业尽量的想摆脱“中国标签”,纠结的像黑色幽默。
一边受着医疗机构的气,一边患者也不信任,需要耐心对待。我们二十四小时对应,随叫随到。一位患者家属每天夜里1点多给我电话,情绪反复,心里需要默念六字AMECA箴言:
甲方爸爸说的都对!
患者治疗过程中想要换掉我们派出的翻译,医院反过来骂我们没有管理好患者,给他们添乱等等数不胜数的意外情况。
每天都有几十次想不干了,可是体验过在异国他乡无助的感受,因为感受过被客户称赞的欣慰和快乐,还是丢不开。
谈什么星辰和大海,我们就在患者和医疗机构的不合作碾压式的命令中间辗转。
谈什么梦想和激情,我们的急病患者被拒绝的时候,能做的只能低三下四反复沟通。
谈什么格局和情操,我们只能用时间,想办法达到客户要求,平衡医患关系。
医生嫌弃我们不够专业,我们就把员工送去参加医疗现场学习和医疗翻译的培训;
患者想要安心,我们就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改制,设置了应急对应部门和人员,把我们对于患者来日本医疗的程序,规划进行彻底调整。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走访了大量的日本医疗机构,说服他们改变思想,对中国患者不收取不合理的费用。而我们也从单纯的帮助协调和预约的“中介”逐渐转变为协调日本医疗机构和外国患者之间“管理者”。用我们积攒的管理经验,帮助日本医疗机关调整接待患者的计划。
并购诊所后,我们也参与到日本诊所的运营之中,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一套管理方式和方法。
我们带着自己创造的线上管理,宣传的系统,给很多日本医疗机构介绍我们独特的管理方法和打法,得到了不少日本医疗机关的认同,愿意接纳我们成为他们的中国运营管理团队。
传统海外医疗中介的盈利模式大多是从患者方收取服务费,而我们将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标,从治疗日程规划,签证服务,到和医疗机构交涉给患者争取尽量多的优惠条件。以利于患者为根本目标,给日本医疗机构更多规范化的外国患者管理规范,并且帮助沟通中国和日本医疗机关交流和协作。
Made in China的时代已经过去,Made by China是我们的未来。
而这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功劳,是中国强大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强大的结果。
有点胆小有点自私,又善良和心软,为患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愤愤不平,又因为客户请吃了顿饭开心很久,我们其实是小人物中的一员。
这些小人物里,有我的爸爸,每次回老家义务给乡亲们看病开药;
有我的弟弟,疫情期间,一边跟我说,姐,我有点怕,被感染了你多照顾点我家孩子啊。一边进到重病住院栋坚持工作;
有我的同学,为了节约防护服,穿着纸尿布进病房;
有我的员工,疫情开始,他们说公司是大家的,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扛,
有我素未谋面的合作方,给予我们最大的优惠
…
我们的企业得到日本外务省,产业经济省的的认证,但不是抵御疫情的盾牌;那么多“风口”那么多“潮流”,离得太过遥远,企业的生命和时光比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每一个我们过去的未来的客户而言,每一个生命都有意义,每一次工作都有意义;对于日本医疗机构而言,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 Made by China印象的机会。
将中国的管理方法规范化并且发扬光大,不仅规范市场规则,让中国患者来日本医疗中受益,也将日本医疗机构带到中国去,让日本的医疗优良资源,可以到中国去发展。这是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目标。也许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人物来说,目标是星辰一样遥不可及,但伸手摘星,未必如愿,总不会弄脏我们的手。
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伟大,哪一个不是一边害怕一边前进,步履不停,继续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