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构思。
陆陀,一个有家族遗传病史的自由作家,惶恐不安地等待那个决定自己是否会发疯的40岁的节点。
维娜,陆陀的读者。为了认识陆陀自称残疾,并且进入了陆陀的生活。
整部小说,以陆陀叙述他与维娜的感情进展,和维娜叙述她与郑秋轮刻骨铭心又神魂俱裂的初恋以及她之后的生活交叉展开,给读者呈现了一部关于时代、权利、婚姻、欲望的命运悲剧。
二、结构
小说以一个陆陀是否会发疯的悬念开头,以维娜与郑秋轮的感情发展为线,结合时代背景,交叉陆陀与维娜的感情发展,将故事层层推进,吸引读者读下去。最后以一个意外的悲剧结尾,让人掩卷沉思。
三、语言风格。
整部小说的语言平实中带有压抑,对于环境及细节描写生动细致,烘托了整部小说的悲剧基调。
比如作者描写北湖:“正是北湖的丰水季节,湖面一望无涯,叫人惊叹不已。芦苇漫天漫地长到了天的尽头,不知那浩浩渺渺的芦苇荡里隐藏着什么神秘。这个季节的北湖,就是两匹缎子:见水的是白缎子,长着芦苇的是绿缎子。两匹缎子都在飘,扯着天上的云一块飘。”
他写初见维娜时:“维娜穿的是黑色羊毛套裙,晃一眼,便见三处雪白:脸蛋、左手、右手。他马上想到一种花:栀子花。这是一种洁白而清香的花,开在夏季。栀子花本是微显淡黄的,叫浓郁的绿叶拥簇着,便雪一样白。”
他在烟台忐忑地等待四十岁生日时,写烟台的海风:“海风有些寒意了,却同荆都的风感觉不一样。荆都的寒风,就像冷水喷在脸上;而海边的寒风,却像冷冷的绸缎在脸上荡着。 ”
整部小说,虽然看起来似乎只是在平实地叙述一个故事,却让读者不时地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冷意,感受到主人公的压抑。这样的语言风格,似乎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做好心理铺垫,从而顺理成章地接受一个悲剧的结尾。
四、主线副线交叉线。
主线:维娜与郑秋轮的爱情故事及她的生活经历。
副线:陆陀与维娜的交往及感情进展。
交叉线:维娜的朋友们的生活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