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本特质
文/高平六中 郭霞
教学中,如果你问我,这篇文章要讲什么,我满脑子充斥着一个词——“文章主题”;如果你接着问,怎么教?我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看看参考书。其实,有些篇目,我是熟识的,对于其主题、考试重点、常考题目,可能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谈论起教学策略,显然,我很迷茫。
我想,不仅是我,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惑。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君老师诊断后告诉我们,我们得了一种病——“主题纠缠症”。病症如下:习惯地,无意识地把一个文本当成“主题型文本”;处理任何一个文本,都非要在“主题”上下大力气。这种病,要想治愈,需要觅得一味珍贵的药引:文本特质。
什么是文本特质呢?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特别强调,它不指向文体,而是指向文本。自然,它不包含我们常说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分类。具体说来,最常见的文本特质有七种: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和积累型文本。
王君老师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都应该处理为语用型文本。这里,我们暂且聊一聊。
语用,顾名思义,语言的运用,彰显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正如王君老师所说,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它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体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使用。当然,这样的课,并不意味着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的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是隐性的和柔性的。
那我们该如何进行语用型文本的教学呢?
查阅王君老师的相关文献,她提醒我们在进行语用型文本解读时不要局限于修辞手法,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章、篇、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到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段落衔接、语篇结构、 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
曹卫星老师在《语用型教学·对象·目标·过程·策略》中的表达也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语用型教学的过程要融“理解与表达”于一体,以“语用体验”为基本策略。首先要加强朗读,注重积累范文语言;其次,要引导学生熟习范文的言语形式;第三,要创设实践平台,加强言语表达训练;第四,要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落实到实操层面,王君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路径: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具体到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其“五看法”——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
从理论到实践,王君老师在她的著作里倾囊相授。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仍然要以教师的语文素养为坚实基础。追本溯源,我们迫切提升的还是文本研读的能力。由此,我又想到了《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那里,是起点,也是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