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加班多,整个人绝大部分精力都被工作和为工作减压占据,精神弹性小了很多,身体弹性大了很多,见考欧大早期一片文和最近的经历,有些感慨!
仓禀足而知礼,真是再正确不过的话,只有物质生活没有太大的忧虑,才能有闲心"非满足生活必须"的"不务正业",在一些"无关紧要,全凭爱好"的领域持续不断地精研,而生存危机比较重时,通常都会偏向短视,立即见到成效(成败)的选择,也和投资领域的短线/长线不谋而合(只有有足够的闲钱,才能丢那不管进行长线投资,缺闲钱绝大部分都是短线套利,频繁交易,以至于被交易所收割)
欧大原文大概意思是:以前有个矿镇,全部都是依矿而建,当时矿业的收入是很高的,也最受人羡慕,但奇怪的是,每当矿业收入增长一倍,那不到半年,整个小镇物价水平也会跟着涨一倍,当行景不好,矿业收入跌一半时,不到半年,全镇消费水平也会跌一半
这真是那个较封闭时代较封闭小镇给我的最大启迪:当钱流入一个封闭市场时,必然导致涟漪效应,最后每个岗位角色,其消费购买力将会回归(之前工资买10000个包子,不管工资涨跌,都会回归到10000个包子)
而即使小镇突然更喜欢吃包子,也会促使更多包子铺诞生,大致也会保持在原有实际消费水平上
而最终消费的来源,都是实则免费的自然资源(煤炭,矿产,自然植被,禽畜)
而中间的加价都是给的"人力服务费"
串题了,这和我最近的感悟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18年全年,整个国家和世界经济都不好,表现形式是什么呢?
是大家的购买力不够了:
1.工资可能没变,但物价涨了
2.工作不安稳了,裁员,找不到工作
3.公司营收不够,养不活那么多员工,变相裁员.新岗位需求变少
4.最基础的消费者变少,消费总金额减少
5.公司为客户的消费总量变少,为公司服务的组织机构收入变少
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人力服务"的场景和场次变少了,造成了连锁反应:
上游流入的钱变少,紧挨着的下游收入变少,为保证收支平衡,于是减少开支
更下游收入变少,依次造成涟漪效应,导致最最终收入依次变少
等到直接接触"免费自然资源"的行业时,就会发现采购量变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变少
"免费自然资源供应变少",变相稀缺,物价上升
这时转折点来了:
如果市场不认可"免费自然资源"物价上涨,那只能收入持续降低,开发量继续走低,市场总量持续萎缩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最上游消费变少,那市场上流通的全部货币面额有什么变化:
答案是流通货币总额减少,因为一切交易中间都需要缴税,就像短线操作每一笔都需要扣除手续费的,而且税的比例比手续费高得多
以上是建立在国内发行货币总量不变,没有货币流入流出的场景下
那假设货币发行总量有增加/减少,货币存在流入/流出,国家收入存在刚好花完/赤字/盈余
那么国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变化量(以总变化量代替) = 货币发行总量增加/减少量 + 货币流入/流出变化量 + 国家收入消费情况
当总变化量大于0时,在国内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增多,物价上涨
当总变化量小于0是,在国内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减少,物价下降
这是当总变化量稳定后,全国物价均等比例变化时,同样消费金额变化的情况
参考前例,就是总变化量等于原量(总量翻倍),等市场充分联动后,整体物价全部加倍(变化前10000元买10000个包子,变化后20000元买10000个包子,实际消费水平没变)
蛋蛋蛋蛋,这是市场充分联动的结果,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化的:比如电费,油费.过路费,基础食品消费等等等等
那么当总变化量为负时,这些基础"硬消费"没变,就会导致个人其余部分可支配的钱变少:
原本收入20000元有8000可以买4000个包子维持基本生活,可自由支配金额为10000
但收入减半,10000元时,还需要8000买4000个包子维持基本生活,可自由自配金额为2000,可自由支配收入只有之前1/5
是不是很恐怖:收入降半,可自由支配收入只有之前的1/5!!!!!
那么钱去哪了呢?这个以后再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