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闲余与任性-钱去哪了》
这个话题有点大,只能是从自己了解的信息视图看到部分
这几年的大环境是主动或者被动的产业调整,产业淘汰
调整什么,淘汰什么?
同质化的产品,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刀刀见血的价格战(此处应为淘宝鼓掌),导致很多日用品的价格被压缩到极限
这在丰富便捷广大人民日常生活时,也带来了"消费升级","消费降级"的焦虑,带来了不断消减成本的假冒伪劣
而很多效益不好的企业,都有比较高额的负债,其日常维持,很多都是为这些负债支付利息,宛如走钢丝,极大压缩了研发产品,拓展市场的资金
而这些利息,大部分都流向了金融行业,18年火爆的各个小额借贷公司业绩,就是佐证
大量的中小企业勉力维持,其中的员工岗位也是朝不保夕,这就对社会稳定的现金流带来了极大的危机
每一个企业倒闭,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收入减少,周边为企业和企业员工服务的个人机构收入受影响,势必造成大量人"收入降级",进而"消费降级"
在重新纳入稳定现金流之前,倒闭企业的相关人员是"社会现金流的半流放人员"
当大量下游企业采购减少,上游直至"自然资源生产"的行业产出必然减少,社会整体消耗量降低,出去流向金融行业的盈余,社会整体流动资金降低
而当国家提高准备金,金融行业盈利的部分被存入央行,退出流通,进一步加剧
社会现金流不稳定时,企业为了求生存,必然缩减开支,增加储备金,在减少流入社会资金时,固定不流通资金进一步加大,社会流动资金进一步降低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促进的过程,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造成社会流通资金的不断萎缩,流动性极限降低
而参照过往,这时国家必然进行放水,怎么放水?
一个是放宽贷款门槛,以贷款的形式对社会释放流动资金
再一个是对已有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宽限,增减资金腾挪空间
还有就是国企的消费,以"国家消费"的形式向社会进行购买,拉动配套的产业发展,增加配套公司和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最终也会流入社会
是不是很眼熟,美国多次金融危机,中国的四万亿,都是政府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流动资金的措施
另外一个方式就是"吃大户",像互联网这样边际成本很小的行更容易出现"赢家通吃"的寡头,财富和现金流集中在他们手上,沉淀在公司,股东,高级员工的账户中,这部分吸纳自全社会的资金,如果没有充分流通入社会,也会造成流动性下降的问题
而国家放水带来的问题是,以上沉淀货币并未消失,只是暂时退出流通,而社会分工和消耗如果没有跟上放水的节奏,一旦这些沉淀资金流入社会,汇合放水增发的,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最近同学上海买房,二手,贷款半个月不到就下来了,结合股市最近的疯长,又一次放水的效果已经初现,该抓一波行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