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方法比传授学生知识重要的多。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重心还是学生的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在观看了王秋霞老师《心理辅导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课程后感受颇深。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坎坷,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孩子可能会出现诸如以下几种问题:
一,厌学。有些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三,抑郁恐慌。有些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四,不良品行。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
王老师在课堂中讲的“隐喻”,“共情”,“画班级树”,“积极关注”等方法便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去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一些举动,多与他们谈谈心,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系。
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扇窗户,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教学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走进学生内心,开启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工作的重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