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家里老物件—米斗

家里老物件—米斗

作者: 海天相连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21:53 被阅读0次

    我爷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民,可以这样说,他的一生实在普通,普通得连子女都不以为然,家里以我奶奶的指令为命令,爷爷作为父亲的角色,在家里是可有可无的。

    爷爷留给下一代的既没有值钱的金银细软,也没有值得纪念的物件,我记忆中唯一留着爷爷印记的是给我家做过一个竹制量米斗,就是放在米缸里作为量米的器具。

    我的家乡处于大竹海,靠山吃山,山民们赖以生存的是竹山,除了山里出产的一年四季笋,家家户户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竹子,竹编便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项。

    我对爷爷记忆中,爷爷总是坐在门口用刀子剖开竹子,然后劈成一片片薄薄的竹篾,最后编制成各种成品,以篮子为主,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当然工艺是相当粗糙,那个年代是没有塑料袋之类的包装,家家户户都需备用大小不一的篮子用途,比如出门上菜场去挎一只篮子买菜,我们上山采猪草、采茶叶等。

    父母结婚后,房子是自己盖起来的,爷爷奶奶留给他们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家徒四壁也是说过了的,因为连一面墙壁都用席子挂着暂时遮挡风雨,说是个凉亭更为适当。

    我出生后,房子才逐渐拼凑齐全,我已懂事后,母亲提出让爷爷做一只量米的米斗,爷爷答应了。他去山上挑了一根直径很大,生长多年的老毛竹,砍下来背回家,工具是现成的,锯子截了一段中间部位,以竹节为底,然后刨掉竹皮,粗砂纸认真打磨掉棱棱角角,一只光滑的、圆筒状的米斗做成了。

    爷爷把这只米斗交到我母亲手里那天起,这只米斗就一直放在我家的米桶里沿用至今,外部磨得精光程亮,外表已成暗红色了,有了岁月留下的厚重感。

    这只米斗一截竹节取材,容积大,装满一斗大米足足有2斤。我家的米桶放在楼上,母亲做饭了,递给我一只竹子做的淘米箩:“量一升米。”我接过淘米箩,快步上楼,打开米桶,头探进去,铲出浅浅的一斗,下楼交给母亲,这个量刚好我家吃一餐。

    母亲便在厨房忙开了,淘米、下锅、生火,等灶膛里火苗熊熊燃烧起来,招呼我坐在灶膛前的凳子上看着火。添了几把山里人家的硬柴,锅里的米饭顶着锅盖,咕嘟咕嘟地冒着白气,逸出米饭的香气,饭煮好了,没多久急可以开饭了。

    我们家的米饭入口,夹杂着竹子的清香,我们大口大口地扒进嘴里,姐妹仨长大了。

    到了九十年代,山民的生活逐渐好转,山村里大面积的翻修新房子,幢幢水泥钢筋建起来的小洋楼,在偏僻的山村里林立着,每一幢都是山民们花一生的心血浇筑的。我们家也翻建了新房子,乔迁住进了新房子那天,米桶也迁入新家落户,里面自然有这个竹制的米斗。

    我们长大了,离家去城里打工,母亲和父亲俩做饭的米,不必再量一升了,用母亲的话说半升早就够吃了。我们回来了,母亲量出满满的一斗米做饭,母亲煮饭时是幸福的。

    电饭锅兴起的那个年头,买来的电饭锅里配备着一个塑料做的小杯子,用来量米,并且说明书上详细注着几杯米多少水的精确比例,母亲用不惯,继续用老米斗量米,分寸从没出过差错。

    几年前,父母亲从山村搬迁到城镇里,米斗是带来的不多的老物件之一,老家的米桶没带出来,倒是米斗没忘记,放在了米袋子里。两个老人每顿饭的大米,小半斗米即可,在这个偌大的米斗只占三分之一。

    爷爷就用这样的一种形式,留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最久。

    我告诉母亲,这个米斗我们也不会丢弃的,以后继续传承下去,我要告诉下一代我爷爷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里老物件—米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ka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