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图片均为鬼手佛心_YUHW所拍摄,部分文字内容摘自网络)
这是在德国游览的最后一天,按照旅行计划将从杜塞尔多夫经科隆前往法兰克福。
早餐后登上大巴,开往科隆。
科隆概图科隆横跨莱茵河两岸,人口100.7万(2009年),面积405平方公里,是德国第四大城市。公元前38年建为古罗马要塞。785年,罗马天主教会设置主教,莱茵河交易中心发展起来。795年被定为威斯特法伦大主教驻地后,科隆宗教地位日趋加强。因以大教堂为主一系列教堂建筑的兴建,科隆获得"北方的耶路撒冷"之名。1201年辟为自由市,发展为东西欧贸易中心和中世纪德国最大城市。由于此时贸易、手工业和艺术得到高度发展,手工业行会甚至选举自己的市长与罗马统治者分庭抗礼。成立汉萨同盟时,科隆成为主要城市。设有下莱茵——西法伦城市群本部。15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科隆为自由城市,该城获得城市自由权。十九世纪中叶后,随鲁尔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发展更迅速。巨大水陆交通枢纽,重要的河港。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创办《新莱茵报》。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2月7日和8日,科伦陪审法庭分别以“侮辱当局”和“煽动叛乱”的罪名两次传讯并审判马克思、恩格斯等人。1849年5月,马克思被普鲁士当局驱逐出境,前往巴黎。
由于我们的旅行时间有限,导游只安排游览科隆大教堂一地。
大巴车进入市内便可见大教堂高高的尖顶科隆是一个以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的城市。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两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塔教堂,它已成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自教堂完工后,科隆市政府即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造成科隆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的特殊现象。
路旁等待集合的小朋友教堂建的越高是不是象征着离天堂与上帝越近呢?是不是在这样的观念的驱动下,才让人们在相对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创造出如此令人赞叹的杰作呢?
科隆大教堂至今也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之一,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时至今日,专家学者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
看到了教堂全貌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教堂正面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响钟齐鸣,声音洪亮。
靠近正门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朝圣地。1238 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庭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
正门中央局部 正门局部 正门左手边 正门右手边 中央大礼拜堂大教堂内分为5个礼拜堂(有资料说是10座),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5700个,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全用极厚木板制成。具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
彩色玻璃窗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 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说,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彩色玻璃窗 教堂内装饰物 北侧殿的穹顶 正门装饰浮雕利用自由活动的短暂时间,打算围绕大教堂走一圈。
教堂广场上旁的喷泉穿过罗马-日耳曼博物馆和现代美术馆,便来到了大教堂的东侧(后面)。再向东是霍亨索伦桥。
教堂背面(东侧)科隆大教堂由两座孪生的连体高塔组成,整个教堂是灰褐色的,右塔(北塔)有半截呈银白色,在夕阳的照耀下,一个鲜亮白净,一个灰头土脸,显得泾渭分明。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大教堂建成仅160多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毕竟比原来清新了许多。后来市议会知道了,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霍亨索伦桥霍亨索伦桥(德语:Hohenzollernbrücke)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跨越莱茵河的桥梁。它离源头688.5千米。这座桥是1907年至1911年建成的,原来由两座铁路桥和一座公路桥平行组成。1945年重建时只建造了两座铁路桥,后来又增添了第三座铁路桥。为了取代没有重建的公路桥在铁路桥的外侧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车路。
霍亨索伦桥上的连心锁2007年德国新教年会在科隆举办的时候霍亨索伦桥的拱曾被用红布盖住,来使得它看上去像一条鱼,这是年会的标志。
从2008年盛夏开始有人在桥上挂锁,至今为止德国铁路默许这些锁挂在上面。
霍亨索伦桥威廉二世(德语: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阿尔伯特·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3日,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以及霍亨索伦家族首领,也是世界大战,闪电战计划创始人。1941年威廉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
甲午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者们最大的梦魇就是庞大的中国龙即将在已经西化的日本的带领下崛起。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为代表,西方掀起了第一波“黄祸”论(Yellow Peril ,德文为Gelbe Gefahr) 。从1895年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所谓的“黄祸”问题不断通信、交流。
德皇威廉II世塑像科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那时罗马帝国正称雄欧洲,皇帝奥古斯都派驸马阿格里帕挥师北进,抵达莱茵河边,与河东为数众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对峙。阿格里帕招募盟友乌比尔部落到河西来建起军营要塞,共同防守新开拓的边地。这是公元前38年的事。又过了几十年,营寨四周渐成街市。这时,阿格里帕的外孙女,出生于此地的阿格里皮娜登上了皇后宝座。她恳请皇帝把自己的故乡升格设市。公元50年,克劳锹一世下诏,授予此地罗马城市的权力,并定为名为科隆尼亚·克劳狄·阿拉·阿格里皮内西姆。这市名虽长,却道出了城市的历史渊源。科隆尼亚意为罗马人的拓居地,克劳狄是皇帝名,阿拉是乌比尔冲淡落的祭坛,阿格里皮内西姆则是皇后名加词尾变化而来。天长日久,这冗长的市名遂简化为科隆。
科隆火车总站西广场围绕着科隆大教堂步行至北侧,是科隆火车总站的西广场。
天主教堂距离科隆大教堂不到200米就是天主教堂。教堂的密集度可见一斑。
时间太短,科隆大教堂附近的罗马-日耳曼博物馆、现代美术馆等只好下次有机会再来了。因为还有下一个目的地-法兰克福在等待着我们前往探寻……
蜿蜒的公路两旁不乏美景再次登上大巴,在时下时停的下雨中向法兰克福进发。
前往法兰克福法兰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m Main),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区别。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及黑森州最大城市,
法兰克福概图法兰克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元年前后,那时莱茵河和多瑙河是罗马帝国的北方边界,但两河并不相连,其间无险可守,因此罗马人修筑了连接两河的长城。这座长城固然不能与中国的长城同日而语,但也连绵数百里,从法兰克福附近经过。于是人们在这里设置了驻军营地,这一带成为边境要塞。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这时军营圯毁,日渐荒芜,几乎被人遗忘,直到8世纪才再度兴起。传说,一天拂晓,漫天大雾,查理大帝打了败仗,逃到美因河边,找不到向导,无法渡河。危急之中看见一只母鹿,朝水边走来,他注意看那鹿,果然,这只鹿涉水过河了,大军也随之过河,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这件事,查理大帝下令在当地建筑一座城市,取名法兰克福,意思是法兰克人(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的渡口。
市郊的别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33次大轰炸摧毁了法兰克福80%的建筑,留下1700万吨垃圾。千年古城,变为一片废墟。战后法兰克福迅速重建,发展惊人,今天除化学、电子、机械工业外,第三产业如交通、金融、博览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市区一改旧观,高楼林立,法兰克福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
市郊别墅首先来到老市政厅旁的罗马广场。工程车正在撤出圣诞集市的装饰物,稍显混乱。但周边的建筑的确如画般美丽。
罗马广场 老市政厅 罗马广场圣尼古拉教堂从这里出发前往东侧200米远的法兰克福大教堂。
法兰克福大教堂是一座歌德式建筑。由罗马广场东侧穿过半木造市民住宅,可以看到法兰克福大教堂,是13至15世纪的哥德式建物,又称为“皇帝大教堂”(Kaiserdom),因为是德国皇帝加冕的教堂。从14世纪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虽几经战火,仍能幸免于难。在1562-1792年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加冕典礼即在此举行,在教堂的宝库内陈列有大主教们在加冕典礼时所穿的华丽衣袍。
法兰克福大教堂还在修缮中主楼是壮丽的十五世纪哥特式塔楼,高95米。教堂南面的投票礼堂是曾经选举皇帝的地方。奇怪的是大教堂里从来就没有大主教。
法兰克福大教堂内部穹顶 大教堂祭坛 教堂内浮雕 浮雕细节 教堂内的墙壁浮雕 管风琴由于时间有限,没法细细地看教堂内部的展品,也没有机会登上塔楼观看法兰克福城市全貌。只好等待下次机会了。
教堂外墙面的浮雕 老城街道与建筑老城街道和建筑很漂亮,真是想象不出二战时是一片废墟。
匆匆看过大教堂,被导游领到了午餐地点-一家叫美美的中餐馆,卫生条件极差。听说晚餐还要在这家吃,有些崩溃,决定自己体验法兰克福当地餐食。
下午自由活动解散地点-莱茵美茵地区公共交通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稍南边就是圣凯瑟琳教堂。
圣凯瑟琳教堂圣凯瑟琳教堂最早建立于1678-81年,后来改建成巴洛克风格。据说歌德就是在这里接受洗礼并举行坚信礼的。教堂精巧大方,很具有观赏性。
圣凯瑟琳教堂北侧的广场这时一缕斜阳透过云朵的间隙照射到广场上,色彩斑斓,分外美丽。穿过这个广场向西前往歌德广场。
商业街广场其实集合地点靠近商业街,可以满足大多数团友的购物欲望与任务。
咖啡厅和圣凯瑟琳教堂(由西向东看) 歌德广场的歌德塑像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还真不知道歌德就是法兰克福人。
歌德塑像南端的另一座三人雕像自歌德广场出发,准备前往美茵河畔走走……
Standesamt Mitte in Frankfurt am Main途中看到Standesamt Mitte in Frankfurt am Main的建筑很特别。
两座建筑相连的廊桥让人想起威尼斯的叹息桥 圣莱昂哈德教堂美因河畔的圣莱昂哈德教堂(St. Leonhardskirche)建于十三世纪,十六世纪左右建成,是少有的未被战争破坏的教堂之一。
圣莱昂哈德教堂圣莱昂哈德教堂南面的美因河畔的铁路线似乎已经废弃。
美茵河畔(东向西看) 美茵河畔(由西向东看)从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横跨美因河的铁桥。
法兰克福的这座美因河畔的哥特式铁桥,曾经是连接南岸和北岸的重要桥梁,现在虽只是众多桥梁之一,但因挂满了同心锁,而变成了人们对爱情的寄托和象征,也是一览美因河两岸新城和老城风光的最佳场所。
横跨美因河的铁桥 铁桥上看到的北岸建筑 铁桥西侧的美因河 铁桥上的连心锁修于1868年的法兰克福铁桥是当地著名的地标,而且桥上挂满了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同心锁,是不少情侣到此一游的所在。
美因河北岸挂锁的那个当下两人是绝对真挚的,既然爱情是如此的不可捉摸,如果曾经在某个当下拥有绝对的真情,那也是幸运的!
美茵河畔风光美茵河畔的美丽景色不但吸引了游人们的目光,连寒风中的鸟儿也会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啊。
美茵河铁桥跨国铁桥,回望美茵河北岸,如果有阳光、蓝天相配,该有另一番景色吧。可是旅游就是一种心情体验,从眼前的景物中体味有别于过往自己的感受,呼吸历史的气息,又关乎天气几何呢?
南岸铁桥堡南岸的游览重点是三皇教会。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坐在莱茵河的河畔都能看到它很漂亮的结构。这座教堂位于河对岸,在Romerberg区域对面,在岸边的长椅上坐下能欣赏到风景如画。在1340年这里就曾建过一座教堂,但现在的这座却是建于19世纪的。显然这座教堂幸免于二战最可怕的狂轰乱炸。
三皇教会(福音教会) 三皇教会东南的净手柱上方的三个小人是不是代表着三皇呢? 三皇教会从三皇教会继续沿美茵河向东走到法兰克福老桥,回望刚刚看到的教堂,风光无限。
美茵河南岸 美茵河北岸老桥北桥头见到了砖红色的国王雕像,是扑克牌中梅花K的原型。
梅花K王梅花K是最早征服世界的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力山大,他的衣服上总是佩戴着配有十字架的珠宝。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隔岸看到的三皇教会 北岸建筑 建筑物上的浮雕罗马广场一角
回到圣尼古拉教堂前的罗马广场,美丽的周边建筑中央可见到翻倒的自行车,而且被放到了围栏上,好不奇怪。
罗马广场的街头表演艺人法兰克福罗马广场,修建年代是欧洲中世纪时期,位于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美茵河(缅因河)铁桥以北,西侧为市政厅,东面200米外就是该市的发源地法兰克福大教堂。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广场。每年圣诞节期间,此处也是法兰克福圣诞市场的所在地。
老市政厅法兰克福老市政厅旧城市政厅(Rathau,也叫做罗马人“R?mer”),位于罗马贝格广场西北角上,由三座重建的15世纪的人字形建筑构成。
从市政厅走出的结婚新人这三幢精美的连体哥特式楼房,其阶梯状的人字形屋顶,别具一格,虽然曾遭受数百年战火的摧残,但整修后仍保存完好,可以说是法兰克福的一个象征。正中一幢叫做雷玛。雷玛的二层有一个皇帝大厅(Kaisersaal),以前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地方。今天在没有特殊庆典的时候,该大厅工人们参观。内装饰有神圣罗马帝国从查里曼大帝到佛朗茨二世共52名皇帝的肖像画,这些肖像与真人一样大小,非常引人注目。现在这里也是德国国国家足球队凯旋时和球迷狂欢的地方。
正义的源泉正义的源泉位于法兰克福罗马广场,面向旧市政厅的正义女神喷泉,女神手持象征公正的天平。雕像位于广场中心位置,很多游客在此拍照。
罗马广场全貌由于决定晚餐脱团自行解决,来到罗马广场北侧一家不错的餐厅。刚进去的时候人还不多,但中间越聚越多,竟还有等位的。
晚餐餐厅(德国的最后的晚餐) 德国之行的最后的晚餐晚餐后乘车回到宾馆,整理行囊,准备回国。
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所见的日出(2017.12.29) 法兰克福机场起飞 法兰克福郊区 奥地利维也纳机场附近 维也纳机场退税的海关 维也纳机场候机时见到的日落余晖 维也纳机场附近夜景 飞临北京首都机场(2017.12.30) 下午3:55起飞回沈阳 机上落日(2017.12.30)有限的时间,满满的回忆。期待下次的出行……
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和温饱,还需要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