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5-05《我们仨》读后感

2022-05-05《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东风面 | 来源:发表于2022-05-05 22:48 被阅读0次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看着杨绛先生封皮的寄语,我已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和这世间千千万万个悲伤故事一样,而不一样的是其似友情般的诚挚情亲。

    杨绛先生生于191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22岁在清华读书时遇见了大她一岁的钱锺书,两人于1935年成婚,不久便去国外留学,在牛津读书期间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女儿钱媛,之后又去巴黎求学,学成归国时经历了战乱、知青下乡、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等事件,在女儿钱媛,丈夫钱锺书相继离世后,杨绛先生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本记录三人生活点滴的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我们俩老了

    老年的杨绛先生老爱做梦,梦到的场景大多是身边的钱锺书不见了,自己很焦急地找却怎么样都找不到;世间越是珍惜的越是怕留不住,可见杨绛先生很担心有一天和丈夫走散了,独留自己一人孤寂,所以梦醒后总要埋怨钱锺书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独自远去,钱锺书便叫她做一个“万里长梦”,这样他们便不会失散了。

    第二部分 我们仨失散了

    杨绛先生果真做了一个万里长梦,梦里有她自己、有丈夫钱锺书,有女儿钱媛,他们相守相知,相亲相爱,只不过是梦总是要醒的,他们也最终还是与自己走散了。第二部分内容写的是他们最后地相守时光,钱锺书接到上部安排秘密工作,每天在河边的小船上才能见上一面,而钱媛忙于学校的工作,只能周末才来一趟岸边的客栈想见一次,杨绛先生既照顾着身体虚弱的钱锺书,又一边思念这女儿阿圆;最终阿源因患有脊椎癌住进了医院,杨绛先生的梦也变得更加沉重,在梦里见不到了女儿,而自己的丈夫也伴随着清晨的茫茫云海变成一个小点不见了踪影。一生中最爱的两个人相继离自己而去,杨绛先生这样写道:“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第三部分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杨绛先生只能将思念化作回忆,在回忆中丈夫和女儿都在,“我们仨又可以相聚一起了“。第三部分里杨绛先生回忆了自己和钱锺书结婚后的故事,在远赴英国牛津读书的时光应该是他们最为惬意的幸福时光吧。牛津上学时,他们把所有的假期时光都用在了阅读上,他们在学校图书馆阅读,有时也去市图书馆借阅,有时也会停在书店前阅读;他们也会每天在居住地周围“探险”,总会选择不认识的路走一走,他们也学做茶、学做饭,邀请别人来家里做客,也去别人家里做客,生活也是有滋有味;之后女儿阿圆出生,因出生时哭声响亮便被护士叫为“高歌小姐”,阿圆的出生也为杨绛夫妇带去了很多快乐,回国后钱锺书赴内陆教书,而杨绛先生带女儿居住于上海,和妈妈相处时间长的阿圆理应更像杨绛先生,而阿圆却学会了爸爸的“格物致知”,盯着“精赤人人”(穿着暴露的一个女人)看很久;钱锺书返回上海后,他们在上海一起相聚生活了8年,钱锺书也说:“从今之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之后他们夫妇去了清华工作,钱媛也就读于清华附中,但针对知识分子的“三反运动”也让他们战战兢兢,离群索居,而接踵而至还有知青下乡运动,文化大革命,夫妻二人被定为“牛鬼蛇神”,一年后他们逃了出来去了北师大,在阿圆工作的地方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前都是夫妻那照顾女儿阿圆,而这个时候阿圆却成了照顾他们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们得胡乔木暗中帮忙住进了三里河南沙沟寓所,自此他们才算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了。他们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时间里,无论居住在多么简陋和狭小的居所,仍然辛勤工作,钱锺书参与的毛泽东诗选翻译工作完成,也相继完成了《宋诗选注》及《管锥编》的初稿,杨绛先生也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

    1997年阿瑗去世,1998年钱锺书去世,诺大的世界就剩下了杨绛先生一个人,往日他们仨之间的打闹,嬉笑,逗趣仿佛就在昨日,而又似做了一场梦一般;梦醒了,一切也便结束了。杨绛先生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读完整本书,我也为书中的某个情节哭泣过,那种生命的孤寂与生活的苍凉,我似乎也能感受到杨绛先生的几分悲痛,《我们仨》放于家庭中,它是一部亲人之间相守相爱的回忆录;放于文化中,它是一部三位爱书之人之间相助相知的故事;放于社会背景下,它就是一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颠荡起伏史。而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更是我们永远需要学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5-05《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lo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