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春节后重拾简书。一方面把这两年散落的长短文字整理存放,一方面读读写写用以打发居家封闭的漫长时光。
不想年轻时虎头蛇尾的我,写作这件事竟然坚持着日更了下来。如今回看二、三月份的文章,言语炽烈,感怀真切,不能说是篇篇华彩,至少也是处处精致。
无论是读书偶得还是生活日常、情绪点滴,皆可深浅化字,串缀成文。或随笔、漫淡,或古体、新韵,或单题、系列,千字上下,收放自如。
书写是个学习过程,确切说是引发探究、溯源求证的因缘。与读书时的务求真谛一样,行文至顺通酣畅际,总会酝酿最恰当的词句嵌入,总会滋润最舒适的表达奉出。由写作而延伸的泛阅读无处不在,有些与原创的文字息息相关,有些与思想的主线毫无瓜葛。

除了随兴,简单到仅仅希望简单。不唯日更、不唯字数、不唯关切、不唯灼见。
日更从哪天断掉没大印记,可能当时略有唏嘘,后来也就无从计较了。疫情吃紧那段日子,宅闭家中,时间充裕得很,每天更文自不在话下,有时甚至一天两、三篇或是两天三篇。后来,估计应是到了五月份后,偶而外出把作息搞得零乱,更重要的是选题乏味,心绪烦躁,索性也就不刻意强迫,不苦撑接续了。想想还好,也就几次(绝不超过五次)断了一天而已,第二天又坚持跟上。若说每天信手写它几笔并不很难,只是不想灌水,不想敷衍。
5万,10万,15万...到此前16.1万。必须承认,日耕不辍的初始念想里包括达标字数的里程。除了撰文纪录,在跨过5万和10万关口时还曾隔空分享,饮宴共祝。那样的一种兴奋,我想远不止文字的容纳与溢漾,更是心神的守望与执迷。记不清与老友在10万+云局小酌时的约定,大意是XⅩ时限内完成20万字。如今七月伊始,按照日均千字的进度,月底当近20万大关。15万字什么时候达成从无印象,猜测当时应是一瞥而过,未做停驻。不过20万整数关口倒还值得稍作期盼,这好似今年我们适逢大学毕业20周年,虽然大势不宜欢庆聚首,可谁又能扼抑住感慨与怀念呢?
说到阅读与点赞量,一点也不关切那是胡扯。尽管步入简书仅为抒发内心、镌记来路,从未考虑名利,但是习文弄字之人总有些被认同、被赏识的酸腐气,我亦不例外。因而互关、览阅、点赞、评论也是简书上必不可少的社交,不去求全求多,只图礼貌来往。慢慢的,每当新文发布,也习惯地点几处投稿,阅读从几十涨到如今的平均200+。渐渐的,对简友的参悟抱持同感,对简友的美文虔诚好评,于文字交流中收获简友的慰藉与勉励。就这样不温不火,挺好;就这样不深不浅,挺好。毕竟,精力有限,够用即可。
最后说说多年老友对于我分享的文章以及我半年来沉浸于简书创作的评价与见解。褒扬是肯定的,无论是走心用情的文笔还是天长日久的恒心。至于意见,一是抒情写实的随感而发太盛太重,多少有点儿悲观负面的仪态外泄。这个实在抱歉近期发展尚不稳定导致思绪纷乱;二是回望流年梳理经历,我应该安静下来写写小说、讲讲故事。这个说实话我也一直想努力朝此方位拓展,一来叙述向来非我所长,二来工作条线与生活环境相对单调、平淡,三来主业仍将全职投入,业余创作的时空受影响。当然,目前还是先守住脚下阵地,再绸缪进取方寸吧。
与我而言,别人吐槽简书的那些弊端和缺点无关紧要,如果没有我行我素的肚量,那就不要联网写作上线发布。简单多好,想写啥就写啥,想咋写就咋写,别出大格就行。再说了,除了文字本身,其余附属附加附带的对于荣耀和财富的奢望皆是庸人自扰,平添负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