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欲生欲死”是一个描写快乐的词,直到刚刚翻《论语》才知其出处,原来是夫子这儿来的。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袛以异。’”】
子张是孔子门人,七十二贤之一,他问夫子如何可以算崇德辨惑?关于崇德辨惑,书上和网上都把两个问题分开来说,即什么是“崇德”什么是“辨惑”?显然这样的翻译是有问题的,子张的问题应该是就“崇德”这个问题出现在疑惑,即“崇德”出现问题之后该如何选择?
崇德是忠诚为本并顺从大义,这里有需要说道的地方,所谓忠诚是对个人的认可,即一个人以另一个人意志为意志,而大义则是以社会普遍认可的规范作为规范,子张问的是当两者出现矛盾时该如何选择,是该忠于自己的主人还是顺从社会大义?比如说某领导的秘书受领导器重而平步青云,成了大院里的顶流人物,现在领导出了事,秘书被相关机构带去质询,他该忠于自己的恩人而为其隐瞒还是该遵从法律知无不言揭掉恩人的外衣昭示其丑陋的罪恶?
夫子的回答有点令子张迷糊,这老师居然不清楚学生的疑惑在哪里因而答非所问,他说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得很好,讨厌一个人就希望死去,又想让他生又想让他死就是迷惑。子张的问题是该如何取舍,而夫子的回答却是什么叫做难以取舍,估计听了夫子的话之后,子张心里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
《论语》里以对话的形式记载了夫子的思想,很多对话是答非所问,如果想从《论语》中读出高深的东西,真的会让人欲生欲死而不知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