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需要讲故事》这本书还不到300页,但是我非常荣幸翻译了这本书,并把它推荐到中国来。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在大旱之年发现了清泉。翻译此书的过程,是享受,更是愧疚:我每天在重复多少作者警告过的错误?有多少乏味的讲座让我违心地鼓掌致敬?有多少篇堆砌一长串“科学真理”的论文出自我的手?我忏悔,我没有利用科学共同体延续人类的讲故事传统。我也感激,这本书给了我力量,让我能像作者说的那样,让我的内容“既简洁又引人入胜”。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边境上有一个难民营。被战乱和干旱驱赶的人们会步行几个星期,赶到这里求生,因为传说这里能找到水。可是等待他们的只有泥沼。这里的孩子们用破布条沾满泥浆,再用力把泥水拧到罐子里存放。等待泥沙沉淀一些,就可以喝了。苍蝇在人们的眼角找水喝,每天都有几十个人死去,这里就是地狱。到了夜晚,呻吟和呕吐的声音,喊叫和咒骂的声音,让人们睡不着觉。可是,隐隐的,有歌声!甜美的歌声。那不是幻觉,每天晚上同一时间出现。是什么呀?那是在讲故事。从各地迁徙到这里的村庄,保留着一个原始的仪式——晚间讲故事。时间一到,老人们招呼孩子们聚集起来,讲故事听,伴随着歌声。千百年来,他们的文化就这样传承下来。
人类早就发明了最好的传播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入睡的孩子有最美好的童年记忆,让学生有最完整的知识记忆和学习兴趣,让读者和学术共同体看重你的工作。我们都需要讲故事和听故事。我们唯一记得住的知识,只能是包含在故事里的知识。我们唯一会感动的,只能是和自己有关联的故事中的情感。讲故事,是传播任何信息的最棒的方式。科学不例外,科学从来也离不开讲故事。当然,讲故事不等于编造故事,一个好的故事,精确、充满细节、引人入胜。本书的作者放弃了大学终身教授的工作,从零起步到好莱坞学习拍电影,学习讲故事。他用ABT的结构写出了这本书,讲述了自己真实的故事,简洁,而且引人入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