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帮下属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怎样帮下属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作者: 林畅是个小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3-08-22 08:49 被阅读0次

上一讲,我们说完了GROW模型中的“G”目标和“R”现状,现在目标定了,障碍也厘清了,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讲,我们说“O”,Option方案选择。

说到方案选择,那咱们是不是得有方案,才有得选?这第一步,就卡住了很多人,因为下属既然来找你,就说明这事儿他已经想了半天了,觉得无解,才来求助你的。

举个例子来说,你问下属,“那差距找到了,你说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下属可能给你提了几个方案,但是个个不靠谱,最后说一句,“这些方案我都想过了,但是觉得还是不成。”

你说这时候还谈什么选择啊,这连方案都没有。如果是指挥官式的领导,那肯定说“我赶紧给他直接说了得了”。那如果是英雄式的呢?大概率是,“不用你干了,我来吧。”

可别,那我们就全部前功尽弃了,你这时候千万要忍住。你是教练式管理者啊,一定要相信,你的下属很智慧,脑袋里有很多点子,只是没被激发出来。

那怎么启发下属想到呢?答案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GROW”模型的第三步,“O”,方案选择。具体来说,我们分为四小步,通过帮助下属直接探索、启发引导、甄别选择和付诸行动,让他确定好最终的行动方案。

1.直接探索

第一步是直接探索,我们要直接从下属的现状出发,询问他的解决方案。如果下属回答你:“我想过了,但感觉都没啥用。”最极端的情况,一般很少发生,假如下属回答你,“我不知道”,那怎么办?

这时候,我建议你逼他一把,让他把现有的方案说出来。所以你反问他,“你想过了哪些方案?真的没用吗?你一个方案都没有吗?”

这些问题能更进一步刺激下属,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逼迫性。这时候他肯定能说出两个方案,这两个方案可能不太成熟、不敢说, 没关系,只要他不是说的特离谱,你就说“很好,不错,记下来。”提醒,一定要让他自己写下来哈。

再接着提问,“还有吗?”这个问题也特重要,因为他可能想了两个就懒得再想了,这时候你追问这一句,就能激发他想出更多建议。

好,这时候他可能又说了五六个,又卡壳了,还真的什么都想不出来了。那我们就进入下一步,启发引导。

2.启发引导:假如都障碍都接触了;假如是他人

在直接探索的阶段,下属大概率会根据现状提出自己的想法。那这一步做完了,下属一看目标和现实的差距这么大,障碍又很难解除,真的有些泄气,说“那些方法其实我都想过了,真的不行。”好,没关系,来,咱们一起头脑风暴。

这个头脑风暴,我们分成两步。

第一步,假设所有的障碍都不存在,下属要怎么办?

什么意思?我们和下属沟通找方案的时候,很多时候下属会脱口而出负面假设。比如“这不太可能吧”“我们没有这条件啊”,或者是“其他部门不会同意的”。 这就是还没干,先把自己设了一堆框架,陷入到了“鬼打墙”里面,觉得啥办法都没用,那他自然想不出更多方案了。

所以你要先帮助他清除障碍。比如说,你可以问他:

  • “如果我们人手够,可以怎么做?”
  • “如果我们能和别的部门一起干,可以怎么做?”
  • “如果我们没有任何障碍,可以怎么做?”等等。

好,还是照旧,让他把想出来的方案统统记下来。如果这一步也想不出别的了,那接下来,就进入头脑风暴的第二步,换位思考

比如,你可以这样问下属:

  • 如果是你很崇拜的人,你觉得她会给你什么建议?
  • 如果你是公司CEO,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 假如你是合作方,你怎么看?
  • 如果你是上次来参访的那位专家,你会怎么办?

最后,这样他可能会写出十几二十条方案,当然其中可能会有异想天开、不着调的地方,比如说,“诶,我觉得我应该先请他出去喝顿酒,再谈工作。”没关系,这就是头脑风暴爆出来的火花,只要不是特别不靠谱,这个阶段,数量比质量更重要,越多越好。

这里的头脑风暴有个关键之处,就是一定要节奏快,很快速地刺激下属,“来,你快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前两三个可能很快,但后面就卡壳了,这时候你要快速提问“如果这些障碍都没有,我们要怎么办”,好,说了五六个又卡住了,那接着问,“你觉得你的偶像xxx会给你什么建议?”

总之,这个提问节奏要快,让下属的脑子疯狂动起来,最终可能在纸上写十几二十条。

好,现在有了这些方案,还没结束。你可以和下属一起,看看这些方案,有没有能组合在一起,形成新方案的。比如说,下属遇到了配合问题,那想出的其中两条方案包括“请对方喝顿酒”和“给对方提需求的时候列个清单”,这两个方案,就有可能打套组合拳,结合起来做,又是一个新方案。

到这儿,我们的方案才算穷尽完。那在“直接探索”和“启发引导”这两步,我还得提醒你一点,首先为了不影响下属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要立即对下属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鼓励性的谈话氛围才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

3.甄别选择:具体;可行

好的,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方案,那就该选出最合适的那个了。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下属思考清楚,他提出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和完整度。

评估方案之前,你要先看一眼这十几个方案,是否具体,而不是模糊的概念。比如“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就是很常见的、模糊的概念。这个时候, 你就要追问一下“如何沟通?电话还是面对面?具体和谁沟通?什么时候沟通”这些具体问题,尽可能地让想出的每个方案都具体清晰,方便我们后续地评估。

如果你发现有些方案太宏观,可以引导他想的更具体,比如他大概是工作上和人沟通出现了卡点,想的方案是交接时要更加清晰,这时候你就要追问两句,“你觉得怎么样算清晰?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他,你想要交接的时候清晰到什么程度?具体有哪些动作?”等等。总之,尽可能地是一个可以落地的行动方案。

确保所有的方案都是具体清晰的之后,我们就要引导下属看,哪个方案更可行?哪几个可以组合?更适合去做?

以我的经验,下属这时候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头脑风暴得开心,但一看,哪个都不容易干,这时候他就畏难了,于是选了个最容易,“我就做这事儿吧”。不怕,你用一个问题就能把他拉出来,

  • “用这个方案做完,能实现你的目标吗?
  • 能实现的话,能让你的目标打满分吗?”

那另外一种典型情况,是头脑风暴以后有点兴奋,他上头了,要把这十几二十条方案都做起来,从明天就开始做。这肯定也不行,不现实,你都不用打击他,也问几个问题,

  • “你做得过来吗?”
  • “你明天准备做什么?”
  • “你跟我说一下,你准备什么时候做到哪个部分?”
  • “如果遇到障碍会怎样?”

这样一问,他立刻会意识到,这是不现实的。

问完这几个问题,下属基本就会选出最适合现在去干,并且最可能达成目标的方案。

4.付诸行动

好,现在选好方案了,我们最后一步,就是要把这个方案具体化,变成行动计划,让下属出门就能干。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W”的问题吗?what、when、where、who,也就是做什么,什么时候,在哪儿和谁。要把方案变得具体,问这“W”的问题就够了。

  • 在今天交流结束后,你的第一步行动是什么?
  • 何时开始行动?
  • 从哪儿开始?
  • 相关利益方都是谁?

如果问完这四个你觉得还是不放心,可以再用这类问题追问:

  • 你需要投入哪些资源?
  • 你会如何争取更多的资源?
  • 你会如何利用资源?
  • 你首先能做的是什么?
  • 如果行动后的结果与预期有偏差,那么你有哪些措施?
  • 你对目标的实现有多大的把握?

到这儿,我相信你作为管理者,本身就了解下属的脾气、秉性、能力,再加上这些问题问完,也就差不多知道下属会怎么干了。当然,如果你还觉得他的方案存在问题,不要忘了你是管理者哦,要直接给他相应的指示,比如“来,我再给你个提醒。你最好是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平行做哪几步。”这是你作为管理者的应有之义。

5.小结

好,这一讲我就讲完了。

总结一下,走到“GROW”模型的“O”Option,方案选择时,可以先确保有足够多的方案,这一点,你可以直接问,问不出来了就头脑风暴。有了这些方案,你再引导下属进行方案评估,引导他选出最合适的选择,最后付诸行动。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是要提醒你,记住我们的老三样。

从心态上,一定要相信下属是资源丰富、全面完整、富有创造力的天才,所以,尽可能激发他,毕竟,工作是他来做的;

第二点,提问的时候要有层次、有变化,比如“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我会怎么解决?还会有什么障碍吗?有什么其他的考虑吗?”,别一个问题车轱辘式问;

第三点,我希望你把教练式当作技能,加入到你的领导风格中去,不需要完全按照我前面提到的一些例句照搬,或者改变你的领导风格。

比如你本来是大大咧咧的猴哥风格,没有必要变成唐僧。

你想啊,你平时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突然变得温和起来,是不是把你的下属也吓一大跳。

像我之前做管理者的时候,平时都是很果断的风格,那下属来找我,我心里想的是,“这么简单的事儿也来问我吗?”,所以自然面色凝重,语气严厉:“那你是怎么想的?”,等他说完,我发现真给了我一些想法,那我也会鼓励,“你这想的还真不错!还有别的吗?这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你看,虽然长得像英雄式、指挥官式的领导,但我问的这些问题,不也是教练式的吗?

所以千万别学了教练式就不会说话了,你还是你。

<<<《得到-吴士宏·教练式领导力》学习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帮下属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sx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