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评:取其精华(2)《当我遇见一个人》李雪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当我遇见一个人》的精华内容:孩子需要获得充足的爱和信息,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智力发展。
冷冰冰的规则并不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的规则应该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的爱多少都不为过,爱孩子不意味着要将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保护圈内,孩子需要在自由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智力的发展。

好的习惯不是光靠培养的,当孩子有了充足的爱和信息,他们会自己主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探索,智慧会让他们给自己找出一套灵活的解决方案,好的习惯会自然的呈现,反而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对爱遗乏的痛苦呐喊。

作为父母不可能理解孩子所有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但是父母需要对孩子保持一份敬畏,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吧,不要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谓的正确方式来生活,停止批判,父母们请先问问自己,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自己的负面能量的问题。

孩子在不受父母控制的前提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而且是精神内核并不对立分裂的自我控制。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缩影,也就是说,父母让孩子相信关系是什么样的模式,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现实。

父母的回应反应了教育方式的选择,更反应了亲子关系的质量。孩子的感受需要被父母理解,而不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的预期来回应。父母对孩子的敷衍会让孩子体验到可怕的被抛弃感,他们就会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从而引发巨大的焦虑感。

有些父母习惯性的对孩子的感受和主张“泼冷水”,这种反人类的情感的父母因为自己对获得爱和美好已经绝望,所以一旦看到别人心中升起爱、兴趣和希望,就会冲上去扼杀,却不知这样会让自己的孩子不抱有任何希望,对自己全盘否定。

对于那些自己本身就是在无反应和反应逆转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就算很难与孩子产生自然丰富的情感呼应,但至少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反应模式。孩子难过哭泣时,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能被看到和感受到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

拒绝本身不会让孩子受伤,真正让孩子受伤的是附带的评判,如果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某件事时,要表达清楚拒绝的是事情本身,而对孩子的爱依然是不变的,孩子的要求是值得被重视的,这样才不至于拒绝亲子之间爱的流动。
本文作者:书评人尚钰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