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喜欢苏东坡,当然是从他那首“大江东去”开始的。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湖北黄州,做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风景优美,成为文人清赏之地。苏轼站在江边,见长江奔流不息,多少历史往事在浪花里翻滚,怀古思今,吟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曲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然而,从骨子里讲,苏轼又是个务实的人,他不像李白,仗着“诗仙”的美名,一辈子恣意潇洒,“天子呼来不上船”,苏轼还是要回到当下,到了词末,苏轼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心里始终是放不下,戚戚然。苏轼不仅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他还能走出城郭,走进田野,吟一首乡间小调,“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他甚至还调皮,如写给搓澡工的那首《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借题发挥,大题小做,这是苏东坡的幽默。可以豪放阔达,可以清新婉约,有忧愁,有喜悦,有人生,这就是东坡词,上天给予的才情,没有被耽误于宦海的冗务,一贬再贬,反倒成就了一个千古奇才。
喜欢苏东坡,因为他的百姓情怀。宋代是文臣治国,这些文臣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个个都身怀绝技,有强烈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信仰和使命感。如司马光,做过宰相,又以《资治通鉴》留名千古。司马光的政敌王安石以变法知名,效果令人怀疑,其情怀不可否认,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更以文学成就蜚声。我们熟悉的张载先生青年时便立志报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标杆。其它的像范仲淹、欧阳修、曾巩等等,一抓一大堆,个个名传古今。其中的苏轼因为他的才华和性情,成为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嘉祐六年(1061年),进士及第的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年苏轼只有24岁,到任后,见府衙后面有一块荒废多年的空地,就掘沟引水,垒墙修圃,建成了一个小花园,又修了一座观景的亭子。这时,当地旱情严重,禾苗枯焦,按照习俗,苏轼赴太白山求雨。过了些日子,阴云密布,雷声轰轰,下了一场透雨,百姓欢呼踊跃,苏轼借势随缘,给亭子取名“喜雨亭”,又写了《喜雨亭记》,文中写道,“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大旱遇甘霖,百姓高兴,苏轼自己也高兴,这是由衷的喜悦。苏轼“写画白团扇”记录在宋人何薳《春渚纪闻》一书中,大概的故事是,一名卖扇子为生的商人因为欠债被告到知府,苏轼正是断案者,听了缘由,就让这名商人拿来了家里的团扇,他在上面题诗作画,让商人拿出去出售,换钱还债,既了结了官司,又资助了生计。关于苏轼,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了解百姓,同情百姓,解百姓之忧,纾百姓之难,这是苏轼的百姓情怀。
喜欢苏东坡,因为他的真性情。苏轼一生都在做官,却活的真实,既没有染上暮气沉沉的官气,也没有失掉与人为善的赤诚,他可以和官员成为友好的同僚,可以和诗人们成为交流的同道,也和和尚、歌姬、村夫成为至交,大家都喜欢他,以他这个朋友为荣。苏轼青年得志,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然而官却做得极其坎坷不平,四次遭贬,甚至被下大狱,他曾写诗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处都是苏轼的被贬之处,他却是风轻云淡,诙谐如常。因为有自己的做人原则,苏轼在北宋激烈的党争之中,既不被旧党看好,又不被新党喜欢,无论是新党上台,还是旧党得势,他都是被迫出走的人,然而每到一处,他都没有灰心丧气,立刻就投入工作当中,走进山水之间,活的自然真实,乐观豁达,如今的西湖苏堤、徐州黄楼就是他疏浚西湖,治理黄河留下的遗迹,他在黄州一面山坡上开垦荒地,补贴家用,从此就有了“东坡居士”的美名。苏轼多才,更是深情,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某天夜里,他想起了已经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是个感情至深的人,不愿意掩饰自己的真情,就任由眼泪在文字间流淌,思念在文字里升华。无论在哪里做官,苏轼总是愿意和自己的弟弟苏辙近一点,他们血浓于水,兄弟情深,住在一起,就觉得快活。然而身不由己,分离总是多于相聚,无论身处何地,他们的心却是在一起的,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饮酒之后,又想起了弟弟子由,就有了《水调歌头》,其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之时,倍思亲人,借景抒怀,有淡淡的禅味,更有浓浓的人情,这就是苏轼。
喜欢苏东坡,还因为他身上的烟火气。作为官员,似乎应该正襟危坐,作为词人,似乎应该温文尔雅,作为才子,似乎应该风流不俗,然而苏轼做得好官,写得好文,不负才子之名,却又浑身上下沾满了烟火气,他是个可爱之人。苏轼被贬谪黄州的时候,那里的猪肉不像今天金贵,竟然超过了“大师兄”,当年黄州的猪肉特别便宜,有钱人不屑吃,穷人又不会做,做了不好吃,苏东坡就开始研究尝试,总结了一套炖肉小妙招,他在《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读到此,一个经验老到的吃货形象跃然纸上,谁能想到此人还曾经写出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佳句。一个苏轼活在天上,一个苏轼活在人间,这就是苏轼的可爱。文人大都喜欢饮酒,和朋友把酒言欢,是苏轼的最爱,但是他酒量小,辄饮即有醉意,有了醉意,就有了好诗好词。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亦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看别人饮酒,比自己饮酒还要酣畅。生活中有了酒,就有了趣味,翻一翻苏轼的诗词,不少都含着酒的味道,还有诗人的醉意,他在《南歌子·带酒冲山雨》中写道:“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醉酒,淋山雨,和衣而眠,不知道天明,还做了蝴蝶梦,一身的轻松。老了,才尽了,回家的路,还是没有计划好。 置地,买房,小家子气让英豪笑话。还是喜欢湖边的沙路,免了泥泞难行。苏轼喜欢饮酒,还自己尝试造酒,他做过橘子酒、松酒,还有桂酒等,还写了文章,谈造酒的过程和体会,俨然一个造酒专家,其实这不过是他的业余嗜好而已,往往失败的时候比成功更多。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我想,很多人喜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活的真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做官也是想着为百姓谋福利,他更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带着烟火气的人。我们眼睛看向天空,他就成为星星,我们眼睛注视大地,他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如有有一天我们和苏轼擦肩而过,一定会互相对视,会心一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