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认知天性》英文副标题是:––成功学习的科学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书上记特别多的笔记,画特别多的线条,你的大脑就不去记它了,就已经忘记了。我们的天性以为,我们努力地记笔记,我们多重复几遍,多背几遍,似乎能够记得住,但事实上不是。
这本书能够解决孩子们学习的问题,因为他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解决记不住的问题,能够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科学,并且很快能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
仅仅在脑海中储存一些知识是不够的,要把它形成能够自动调用的心智模型。就是让它能够自动的组合,自动的使用,然后形成一套体系,这才算我们真的学会了一件事。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一个技能的过程。
反复的阅读对我们我们学习来讲几乎是白费力气,因为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错觉。通过书中记录测试表明,过了一个星期再读一遍的人,比那个连着读了十遍的人要记得好得多。比过了两个星期再读一次,记忆效果更好的是什么呢?是考他一次。就是只要你给他一个检索的机会,让他拿大脑使劲的回忆一次。这么一个小小的考试就能够大幅地提高记忆的效果。为什么? 因为我们大脑当中有一个东西叫做 元认知----你对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
我们的元认知经常出现偏差,即便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
1 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在哪里花更多经历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 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拼命的记笔记。
为什么大量的老师和学生都反感检索?就是因为检索会带来痛苦。是个学生都不喜欢考试,因为每次考试都给你好大的压力。但是考试本身对于我们记住东西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只要你稍微的加入一点点挑战你脑力的机会,让你自己主动地检索一下,在回忆当中产生了一些痛苦,这时候学习的效果就会加倍。
实验证明,在大考里面,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测验来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察那些仅作复习,但是没有测验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分数变成了C+,从A-到C+之间是有着很大的鸿沟,原因就是有一组在进行考试,有一组没有考试,这个就是通过检索,通过考试的方式来给我们减少元认知所产生的偏差。
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就是那些看起来非常勤奋的,在那儿不停的背书,不停做笔记的人,也许只是看起来很勤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他的学习过程是很轻松的,因为他没有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而学习是需要有挑战的。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而只有给我们的的练习当中加入了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我们才有可能学得更加的牢固。
什么叫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有效呢?
因为大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也就是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
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所以在我们出现了一些遗忘以后,再检索所学到的东西,就需要下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
所以如果我们插入了时间的间隔,或者穿插了别的训练活动,我们的效果就要好很多。
学习有哪三套工具?
1 编码 ----就是你需要把你看到的东西,在心里面给它一个编码,形成一些潜在的心理表征。所以首先你要知道,理解所学的事情。
2 巩固----就是心理表征的强化。通过遗忘,再考试,再练习,不断地被挑战,这个过程当中把他巩固下来,形成深刻的心里表征。形成我们不需要通过认真的思考,直接就能够做出来的生理性的反应。
3 检索
编码,巩固和检索,这是人学任何复杂的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到的。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有时候当你去学某些新知识的时候,需要先忘记过去的旧知识。因为只有把之前的遗忘,才能够学到很多新知识。遗忘并不是说彻底忘掉,而只是放在了潜意识当中,暂时不用去调用它。
越容易检索的事情,越不容易记住。
给学习者的建议:
1 学会巩固记忆,通过检索,通过考试,通过不断地挑战来巩固。
2 打造心智模型
3 学会举一反三
4 学会构建概念,是让我能够深刻的理解这个东西是什么
5 学习迁移是让我们通过读完这本书能够运到现实生活中去
6 良性的干扰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难得离谱,完全不能让人理解其中的意思,或者根本无法克服困难,那对学习是毫无帮助的。
如果我们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孩子,把学习的节奏整个交给孩子来把握,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有这些认知上的扭曲,时间上的扭曲,或者对自己过度过高的评价。
怎么知道我们学习的程度呢? 最有效的方法时实践和测验。就是你要经常去跟高手过招,因为跟有经验的高技能的人进行过招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差距。
尽量的模拟,尽量的模拟真实的环境。
智商不是一个绝对值,智商是一个相对值,而且人的智商在相应的提高。
有的人智商测试不是很高,但是生活技能很强,所以智商这个东西不用过度的去紧张。因为人有很多种层面的智力。
现在的比较科学的智商的分配式是说,有分析型,创新型,实践型三种不同的智商。
分析型就是指你的学习能力。
创新型就不适合考试,更适合去创造。
实践型就是在生活当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最后,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16岁左右,大脑发育成熟,突触达到惊人的数量,大约形成150万亿个连接,所以你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大脑特别活跃,学东西也快,那个时候大脑是最发达的,但是他们缺少条理,缺少整理,缺少像乐高一样的一个知识架构。随着我们不断的长大,有些突触就慢慢的断掉了,慢慢的形成合理的连接,这时候人变得冷静,理智,成熟。
基因决定了一个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稍微好奇一些,但如果环境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比其他孩子聪明许多。
抱有一种成长的心态,像专家那样练习,以及建立记忆线索,这三个方法就能够帮助我们有乘数效应。就是说基因对我们的决定是相当微小的,除非你有 疾病,大脑有障碍,除此之外人们在基因上的智商差别是非常非常有限的,但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除了智商和外部环境我们自己能够做什么?那就是像专家一样的思考。
学习策略总结:
1 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别老一遍一遍的读,要回忆,要挑战自己。
2 有间隔的安排检索练习。别刚学完就考试,过一段时间再考。有间隔,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当你是一个老师,需要教学生去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
1 解释学习的过程
2 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3 创造合意困难
4 保证透明度,每次考完试要给大家反馈,要告诉大家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会让学生更加的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形成尊重和信任,对整个班级才会具有领导力。
记忆扭曲----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记忆扭曲,回忆很多时候并不真实,大脑很容易受到事情的结果,或者外部因素的干扰而跑偏,这样就导致了记忆扭曲。
这本书可用到现实中,可以更好地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有效学习,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