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家的儿子上午被妈妈骂得赌气不吃饭了,原因是孩子自己下了碗面条,正打算开吃的时候,被妈妈发现面条根本就不熟。
“你都十五岁了,连碗面条都下不好……”一股挫败感冲上了小姑子的脑门,于是伤人的语言都慌不择路地跑出来了。
这一句句话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针扎进正直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于是孩子也急眼了,疯了似地把锅摔了。
其实我还真有点佩服孩子的勇气。有的人可能会问我是不是有病啊?我可以很坚定地说,我没病。我只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小时候,父母很忙,我小学的时候就自己做饭、收拾家务了。
记忆中父母手把手地去教我做事的时候很少,我都是在默默地自己摸索或者观察,学习大人们做家务的。
但是,在我淘米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撮米撒到水池的时候,爸爸会出现在我面前,数落我;在家里来客人,我先给自己而不是先给客人倒水的时候,我爸会站出来,当着客人的面奚落我;当我不小心把碗打碎的时候,我妈会唠叨我。
于是,十几岁的我常常自我怀疑:我是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我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这个念头一旦被你最爱的父母根植在你的内心,是很难拔掉的,于是往后的好多年里,我一面自我否定一面又用不停的努力去推翻它。
当年的我不想把事情都做好?就像小姑子家的儿子,他十几岁了,不想下好一碗面条?
请不要怀疑每个人心中去追求成功的决心。
只是父母们在看到孩子们出错时,如果是技术方面或者大人没有教过孩子的,慢慢地教给孩子好了,这样孩子学会了做事,还学习了父母在对待别人错误时,毫无情绪地处理事情的态度,可谓一举两得;如果是孩子不小心出错,家长共情之后嘱咐孩子下次注意就好了,没有哪个孩子想把自己的家折腾的乱七八糟的。
但是如果父母在看到孩子出错,不给予语言或者行动上的支持,而是用不停地唠叨讽刺来企图刺激孩子下次做得更好,那就大错特错了。
被这样“刺激”过的孩子,要么着了大人的“道儿”,越来越自卑;要么不认可大人的话,渐渐地和大人对着干。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成长。
所以,父母在孩子犯错后,不是带着情绪伤害孩子,而是拿出无条件的爱来支持和帮助孩子,这样的孩子下次做事的时候,会带着力量和自信,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