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气的作用有多大?
大到很多倍,大到赢家通吃。上市之初,A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60%,B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40%。
三年以后会怎么样?60%:40%的差距,会放大到90%:10%?
很可能不止,差距会大到:A公司的产品成为唯一的霸主,而B公司的产品被彻底出局。这被称为“赢家通吃”理论。
“赢家通吃”是因为存在“网络效应”:指产品的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
在2012年,腾讯的微信和小米的米聊,开始只有细微的差别,可是对于后面的用户来说,因为家人、朋友、同事都在用微信,就肯定首选微信,而非米聊。
2、承认运气,更感恩,更慷慨请受试者回忆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
然后,要求第一组“受试者”列出促成该好事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就是引导受试者发现运气因素;让第二组列出个人能力或者他们亲自完成的事情,也就是引导受试者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因素。
然后给他们一笔钱,问他们愿意捐献出多少给慈善机构。第一组,也就是认识到运气组的人,捐款数额比第二组的人高出25%。
也就是说:承认运气在生活中作用的人,比其他人更可能对所获得的成就心怀感激,也更愿意分享他们努力的成果,变得更慷慨。
3、承认运气,更感恩,更幸福。
不同的心理学家,都做过多次实验:把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记日记。
第一组记录每个星期让他们感恩的事,第二组记录感到恼火的事情,第三组只简单记录影响到自己的事情。
10个星期后,记录感恩之事的人明显比其他两组更加乐观,主观幸福感有所升高,他们锻炼时间增多,看医生次数减少。
焦虑减少,睡眠质量更好。更富有同情心,受到挑衅时,比较不会做出过激反应。
4、承认运气,更感恩,更能被别人喜欢一个实验是在采访中,前面的600字是一样的,在采访里讲述自己取得的成功;后面的100字有两个版本,A版本是“能力版本”,强调说自己的成功主要是能力和勤奋的结果;B版本是“运气版本”,归结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
然后让随机招聘来的300名受试者,一组只阅读“运气版本”,另一组阅读“能力版本”。读完以后,问他们是否愿意录用,或者和这个人做朋友?实验结论是:更多的人愿意录用“运气版本”的候选人,更愿意和“运气版本”的人做朋友。
因为承认运气,所以更感恩,所以更慷慨、更幸福、更能被别人喜欢。
5、有一些运气,是可以手工调整的。书里有个例子,迈克尔·刘易斯在普林斯顿大学2012届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讲述了促使他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的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就是从参加一场线下活动,同桌坐了一位重要人物开始的。
为什么不呢?
距离大人物越近,就越多一种结识大人物的可能性,不是么?如果去得晚,没有坐到好位置,那么中场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和嘉宾聊聊呢?
在时机上,把已经发生的美好,归因于好运气,感恩已有的一切;在还没有发生的美好上,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去拼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