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瓦剌入侵,明英宗朱祁镇帅军北伐,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击败,明英宗被俘,50万精锐全军覆没,史称称土木之变。
大胜之后,瓦剌首领也先,带着朱祁镇准备攻打北京城,北京城内一片惶恐。
主力全部战死在土木堡,城内只剩下预备队和后勤部队,是战?是降?还是跑?朝堂上哭成一片,大臣惶惶无助。
这时大臣徐珵站出来,建议南迁。大臣们正要附和之际,忽听一身断喝: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说这话的是兵部尚书于谦。
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十月,金兵进攻北宋,宋钦宗宋钦宗投降。投降后金兵押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余人及其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回朝,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耻”。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大臣们迅速转变思想,一心抵抗。
徐珵也在唾骂和鄙视中灰溜溜地逃走,但他的心中对于谦充满了怨恨。
此时的于谦是兵部尚书,他责无旁贷地担起了防守北京的重任。
此时明朝皇帝朱祁镇在瓦剌手上,到时瓦剌人押着你们的皇上,来叫城门,你们开还是不开?
开了,城就不攻自破;不开,岂不是欺君之罪?
两难哦。
于谦和大臣们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
一张王炸,就这么废了。
在于谦的带领下,即将溃败的军民焕发了斗志,众志成城,打败了也先的进攻,保卫了北京,避免了宋朝“衣冠南渡”的覆辙。
在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朱祁钰感念于谦对国家社稷的大功,给了他很多封赏,授予他少保(从一品)的封号,还打算给他的儿子封爵。
于谦独撑危局,力挽狂澜,朝廷上下心里都有数,给他这些封赏实在是合情合理,理所应当,但于谦却拒绝了。
他推掉了所有的封赏,说道:让敌人打到京城,是我们大臣的耻辱,怎么还敢邀功(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但朱祁钰执意要他接受,无奈之下,他只接受了少保的职衔,其他的赏赐仍然不受。
朱祁钰无奈,只得依从了他。而于少保的称呼就此流传下来,为众人传颂。(岳飞也是少保)
一年后,也先放了明英宗朱祁镇,这个过期的皇上,握在手中毫无用处。回国后,朱祁镇随即被朱祁钰囚禁于南宫,朱祁镇从外族的阶下囚,变成亲弟弟的阶下囚。
南宫有棵大树,夏天朱祁镇在树底下乘凉。朱祁钰知道后,就命人把树砍了。
而那个被骂的徐珵,悄悄地改了名字,经过一番努力,重新当官,进入朝廷。换了个马甲,他叫徐有贞。
景泰八年(1457),朱祁钰病重。徐有贞伙同石亨等人,砸破南宫,接出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成功,朱祁镇重登王位。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为了使这个政变变得正当,徐有贞露了杀心:
"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京城保卫战的于谦,挽狂澜于既倒的于谦,就这么被冤杀,罪名是"意欲"迎外藩,这个"意欲"和岳飞的“莫须有”一样,遗臭万年。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
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
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部分节选自《明朝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