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2年第一笔支出是成为网易云的尊贵VIP
—带上耳机,《推开世界的门》单曲循环...
所思:人们总是容易被自己不曾拥有却渴望拥有的东西所打动
【《人生第一次》节目通过蹲守拍摄的方式,撷取了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社会,从成家、立业到养老,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描绘中国人真实的一生图鉴。】——来自百度简介
央视的这部纪录片,彻底改变了二十几年来我对纪录片枯燥、索然无味的刻板印象,成功激发了我看纪录片的兴趣。
我并不了解专业的拍摄手法和方式,蹲守或抓拍,真实再现或虚实结合,但是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每一帧画面传递出来的真实、细致、温暖和用心。
我会忍不住去截下每一个触动我的画面,用笔写下每一句拨动我的文字;无奈文笔浅薄,无法用文字将内心的激动尽情表达;
删删补补很多遍,大抵也是比不上亲自去观看的。
下面用破烂文笔随记下难以忘怀的3集:
<<< 长大丨我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
Love,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本集开头导演用中高考的语文试卷作文题材((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为切入点,在诗歌课堂上记录专属大山孩子的成长方式,是懂事,是独立,是纯粹,亦或是期许。
人生的第一节诗歌课——
老师说写一首小诗很简单,用落叶卷成一个小孔,然后聚焦它,透过云层,透过大山,
那,便是诗歌的模样。
诗歌里,映着大山的身影,藏着孩子的纯真,记录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用自己有限的文字和认知,慢慢在生活经历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会在城市孩子的诗歌里看到车水马龙,我们也会在大山孩子的诗歌里看到满天繁星。
令我感动的是生活上的简陋并没有磨灭这群孩子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渴望和期待。
令我羡慕的是这种开放式、贴近生活和自然的教育方式保护了她们原本的童真。
人生于自然,亦归于自然。
一切的拍摄都透露着美好,美好的年纪,纯真的思想,我想曾经的我们在大人的眼里也是如此吧,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就成了大人,开始羡慕那些眼里有光的少年。
从事招聘的同事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她说,我很喜欢那些眼里有光的人,无论年纪,总有些人,眼睛里永远都藏着星星。
《诗歌》-1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绿色的风
它抚绿了山林数木
烫金了我的小牛
亲吻了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诗歌》-2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们总是习惯站在大人的角度觉得孩子是”无知“的,感叹于她们文笔和思考的成熟,但其实孩子明白很多人,看懂很多事,很多时候也许只是我们自己欺骗了自己,毕竟这是大人最擅长的事。
<<< 当兵丨19秒定生死 >>>
我的人生规划里就有当兵这一步—张书豪说,我的人生规划里就有当兵这一步。
本集的拍摄并没有单纯的去反映军营生活的严峻,艰苦或乏味,反之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大男孩子的幽默、温情、战友情。
空降兵,要完成无数遍的跳跃训练,从而完成千里高空的纵深一跃,而这一跃,只是他们抵达战场的方式。
<<< 告别丨忘记我,也没事 >>>
Please Remember Me“生的对立面或许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人,该如何和这个世界告别?”
“告别”,译:“please remember me.”
结合前面的养老,我似乎真的看到了爱情的模样,原来爱真的可以很久很久,就和弹幕里大家感慨的一样:“老一辈的爱情,情比金坚。”
这一集泪崩的点:
1、爷爷每次见奶奶都会重复多次的让奶奶叫出自己的名字,确定奶奶还记得他;
2、因为疫情没有办法去探望奶奶时,给奶奶写手写信,录视频,爷爷说:新的一年祝你一切都好,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忘记我。但是他也很清楚,“告别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3、第一次看到“中华遗嘱库”这样的地方,大家看似平静,但又有谁知道他们内心或许的不舍,这些遗嘱其实是和世界和解的方式;
长大以后,我开始气愤自己看得见岁月的样子,父亲的白发、母亲的皱纹、爷爷的步伐、外公逐渐遗忘的大家......作为家里最大的外甥女,我应当最有自信他会记得我,但是我依旧很害怕有一天,我能够清晰明确的再喊一句外公,但是我却听不到他再叫我一声“男男”。
所思:"陪伴"真的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
有时候我在想:生在世上,少爱一个人,少被一个人爱,是不是离开的时候就会少一些眼泪,少一些牵挂,不那么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