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写得有点长,不需要申请的话第二大部分可以全部略过 :P
4.15是什么特别的日子?这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决定去哪个学校的最后期限。即便在此之后还可能会出结果,但总的来说申请季是正式结束了。
先简单说一下我的录取结果和背景:
一共申请了6个学校的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项目,5个录取+1封拒信。已接受东部某校的offer。
语言类专业出身,本科GPA半高不低,托福GRE都还看得过去,一年期美国交换,一年行业内边缘岗位的水工作经验。跟论坛里那些卧薪尝胆、釜底抽薪的人相比,我简直流出了傻子的泪水,以致于现在觉得每个录了我的项目门槛其实都挺低。
一、我的专业是干什么的
小众专业的尴尬之处,就是每个人都会问一句它是做什么的。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翻译过来是计算语言学,跟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语言处理有很大重合。两者都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语言学(自然语言是处理对象),计算机(研究工具)和数学(建模工具)。它们的侧重点有些不同:计算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可以用计算机来处理的语言学理论和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是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可高效处理自然语言的算法。大趋势是二者的边界在变模糊...这一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智能音箱、机器翻译、录音转写笔等等。
开设了CompLing硕士专业的学校不太多,欧洲有一些,美国大概有10个。一些学校把它放在语言学系下,有些又放在计算机学院下(我要去的那个就是)。大多数都是Master of Science,毕业之后就会有3年OPT。课程基本上都会涉及到计算机、语言学和数学,根据教授的专长会有不同。学业完成之后进可读博,退可进工业界做NLP engineer, language engineer, computational linguist之类的工作。
选校说实话有点任性。除了考虑地理位置、项目时长、学校资源积累和毕业生去向之外,有几所纯粹是临时看心情申或者不申...6个学校里,冲刺:主申:保底 = 2:3:1。虽然有感兴趣的课题,但自感不是读博的料,所以目标暂定是进工业界,不过以后的事情也不好说。
二、申请材料准备
对于申请这种长期战而言,做好时间线挺重要的。
1、标化考试(8月~9月上旬)
个人认为像GRE、托福这样的考试,分数尽量保证好看,但特意刷高分就不必了,除非学校明确要求或者是申请像宾大MCIT这种bar非常之高的项目。课程在淘宝闲鱼上挺多的,花几十块钱就节省大把自己总结出题套路的时间。
GRE很久以前就考过了,327+3.5。上一次的托福过期了,这次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准备了一次,总分112。托福可能是我申请材料里唯一一项拿得出手的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
2、文书(9月下旬~11下旬)
文书其实就是讲一个完整的关于自己的故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选这个学校,过去做了些什么样的准备以及将来打算做些什么等等。文书是申请材料中为数不多可以直接和招生委员会对话的地方,加上我是一个转专业选手,所以还是花了点心思的。
为了保证文书质量过关,我找了专门的文书辅导老师。我的老师非常靠谱,从我支离破碎的经历当中帮我梳理出了一条故事线。我的文书非常直白,开篇个人背景,中间我做了一二三件事,最后为什么想去这个学校。确定了框架和故事线以后,一定一定要自己写,因为具体的经历只有自己才最了解。我曾经看过中介给某同学套模板写的文书,读后完全是“就这?就这?”
以前看过一些同学的文书,大概是“我做了A,我做了B”的模式,这样很像是加长版的简历。更好的写作方式是“我做了X领域的A,之后做了B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X领域”,这样显得经历是出于个人选择和兴趣,而非巧合。
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自己要申请的项目是什么,不然容易写成“万金油”文书。最初几版就被老师说成是把随便改个项目名称也能用,于是后来我每一段都注意提及了和CompLing的关系。
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每个项目的课程、handbook和学术资源,把这些内容融入进经历和未来目标里,尽量让自己显得与项目很匹配。基本上每个学校的文书我都customize了,比起只修改学校名的做法,这样更能让招生官看到诚意。主要还是自知别的方面有很多硬伤,文书不敢不好好对待。
文书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修改过程。框架、内容、逻辑、语言,每部分都需要打磨。从初稿到每个学校的定稿,大概修改了十来个版本。那会儿工位旁边掉的头发每天都在肉眼可见地增多 = =|||
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小体会:
1)不要怕让别人读自己写的东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当别人读明白你的文章了,才算是写清楚了。如果读者在某一部分失去了阅读兴趣或者要减缓速度才能读懂,这部分就需要修改了。
2)善于求助,或者说充分利用能找到的资源。写作的时候我常常灵感枯竭,即使已经写出来的内容也觉得会有些苍白,于是找了许多我觉得对这个领域有了解的人交流。各种工程师,修过很多语言学课的前辈,语言学或计算机出身的同学,论坛里逮到的小伙伴...总之熟或者不熟的,我都厚着脸皮聊了个遍。只要确保对方有空,他们都还乐意解答。加上自己查的资料和读的论文,最后在内容呈现上还算丰满。
3、推荐信(10月中~11月)
推荐信一定要提早联系,因为 1)你不知道推荐人是不是会有拖延症 2)避开索要推荐信的高峰时段
选了解自己的推荐人。比起“这个学生这门课得了A” 这样平平无奇的描述,有一两个具体的事例会让推荐信更有说服力。
帮助推荐人写出适合你的推荐信。有机会最好是面谈,不能面谈也要在邮件中尽到相应的礼仪。附上文书、简历、成绩单、Github,把学校信息和截止日期做成表格。最好是能写一篇初稿给推荐人做参考,至于用不用取决于他们自己,但至少要表明希望推荐自己的哪个方面。和推荐人沟通的过程中也要表达即使不能帮忙写推荐信也没关系,充分给对方留有拒绝的余地。收到申请结果后也要及时告知推荐人,表达感谢。
我的三封推荐信应该都是强推。
4、简历(11月底)
简历我拿LaTex写的。Overleaf上有很多模板,挑了个合适的修改了一下排版。简历最好是使用动词开始,有数字做具体的辅助说明。如果有blog或者github可以附上链接,之前参与过审材料的学长说招生官确实会点进去看。经职场人士的提点,工作经历里还附上了公司产品的官网,能让别人更清楚你是在为什么东西工作。
其实简历我也不太会写,所以没啥心得....
5、Writing Sample
部分项目要求上传WS, 我直接用了毕业论文。理由1)当时被推选成优秀毕业论文来着 2)我懒得再写了
这部分毫无借鉴意义...
6、其他材料
CompLing作为一个与CS联系紧密的专业,有体现自己的撸码水平的东西比较好。之前上过一些网课和做过几个小项目,把相关的代码都上传到Github了。有些学校用问卷替代了简历,问卷里我也附上了链接。虽然真的菜鸡到不行,但表明一下有撸码的能力和决心总没有坏处。
三、申请结果
申请结果没有好到让人喜极而泣,但也还能接受。
我唯一的那个Rej来自我的梦校,收到拒信的那个下午在办公室悄声哭到断气。我好像有点完美主义倾向,如果做不到最优就意味着失败。然而之后发现和被录的人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弥补回来的,也就释然了。承认有些事情是自己的确做不到,这并不是不上进啊。
两个带奖的ad都源于私校,私校给奖大方但学费也非常贵。减去了奖学金的数额,学费也跟公立校差不多= =|||
拒了Boulder之后心情低落了整整一天。科州的自然环境非常好,向往了无数次的落基山脉我也只是远远地看过一眼。学校的语言学系非常高冷,项目在业内的名声也很好,他们肯垂青眼我真的一万个感激。和系主任发了邮件之后还收到了她的祝福,还是说不出的难过 :(
总之,最后是要落脚东岸了。
四、心态
准备申请材料和等待申请结果都能让人心态爆炸,自己也摸索出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
1)运动。瑜伽、游泳、跑步、撸铁,总有一款是会让压力和汗水一起流出的。
2)心理咨询。自从交换的时候就爱上了心理咨询,每周有一段时间完全聚焦于自身,倾诉当下的困境并且找到解决方法挺能排解压力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免费,医院和机构的会有点小贵。
3)甜食、酒精、咖啡因。影响健康的是长期的习惯,低频次、少量摄入垃圾食品不会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4)每日一善。以前给流浪动物组织和女性公益项目捐款都是不定期的,但每次有重大事情发生之前的一个月左右,我就会开始每天捐。更像一种攒人品和求心理安慰噗哈哈哈。
其实想要从根源上排解焦虑,还是得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做了。以上小的方法可以缓解面上的压力,做起事来会更清醒更集中。
五、所幸遇见的贵人们
少了他们当中的一个,我的申请之路都会比现在更难,结果也会更糟。
1. saa巨
saa巨是本科学校对外汉语专业大我很多届的学长,我还没入学他就已经毕业了。我在第一家实习公司和他认识的,初见的时候还不知道日后他会帮了我多大的忙。他为我结识后面两位贵人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没有他,就没有他们。
2. 何总
何总是saa巨的直系学长,也是我上面所说的文书辅导老师。起初我是在留学机构的广告上看到他的,同一个本科学校,同样文转理读了CompLing,他去了我的梦校,现在在硅谷做Siri语音工程师。加上他有辅导文书的经验,绝对绝对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通过saa巨我拿到了他的联系方式。越过了留学机构,省去了和第三方周旋的时间精力,以1/4的价格获得了更高效优质的指导。除了文书,我在软背景方面的提升也几乎全都得益于他的指点。何总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加成!
3. 学姐
学姐是saa巨的直系学妹,文科出身的她现在在互联网大厂与程序员们斗智斗勇。她以前做过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也做过NLP的产品。相较于CS出身的工程师们,在语言数据的处理上学姐有更深刻敏锐的洞察。当我文书写作灵感枯竭的时候,与她的交流启发了我,帮助我完成了一整个主体段的写作。
4. Melo同学
Melo是我无意间在豆瓣发现的去年CompLing申请的大满贯选手。起初联系她,是想有偿请她帮我看看文书中涉及专业知识的部分。Melo同学不仅无偿为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见,日本转机的时候还在回答我的问题,她的文书也一并分享给我了。她的文书逻辑性非常强,段内段间的结构都非常清晰。我按照她的写作模式大刀阔斧地对结构进行了修改,最后请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native speakers帮我修改的时候评价都挺好的。
突然发现除了他们4位以外还有幸受过很多人的帮助。旅美多年的cha cha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考方向和一线经验,无私分享了他的申请材料;我的好基友陪我完成了多个对赌计划,让我这个拖延症重度患者行动力飞升;远在德国的航妹和近在上海的掰脚被我当成了废话篓子,经常要耐着性子地陪我讲些有的没的;多年未见、如今在日本求学的杨桑俨然成为我最重要的心理支柱,不仅在许多重大事情上都能给我带来顿悟,还在我心态崩塌之时成功让我把自己拾起来。
想要走得快,就单独行动;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前行。既然做着仗剑走天涯的梦,就请多多地结识这样真诚且优秀的人吧。
六、申请季之后
申请季之后我依然心态爆炸。不是因为疫情导致的签证、入学问题,而是今后的学业和事业规划。
我未来的同学们许多都在海外读过本科甚至硕士,在适应课堂比当了多年咸鱼的我更得心应手,我很担心自己会落下。CompLing系有大量涉及CS的课程,我这半吊子编程水平怕是有点跟不上。还有日后的实习和工作问题,一环扣着一环,真是让人窒息。
某天看到的一句话或许能让人心态平和一点点: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焦虑那么多,还是得从当下的事做起,把学校给的补课单完成一下。曾经因为考试和文书无数次11点才踏上回家的路,未来的几个月就再做一次吧。
留学申请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次评估和定位,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未来规划。其实现在回头来看,这种自我审视和反省的过程还挺给我带来精神快感的。或许我是那种不怕累,只怕心累的人。心累指的是迷茫和无助,看不到方向,看不到未来。所以当我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也狠得下心来逼自己去朝它靠近。人活这一生总得去争取点什么吧,苦点累点总比没有盼头要好,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