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浪费。
核心结论,真正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我们的时间,让自己和家人每一天过得好才是不浪费的最高境界。
这个观念大部分年轻人都可以接受,但是心里觉得旧衣服旧鞋子丢掉不可惜,食物丢掉还是多少有点罪孽的感觉……
如果说穷,如果说农民的辛苦,如果说粮食的不易,我相信我比大家更有资格。我是一个标准的贫二代,还经历了这个年代人少有的吃不饱饭的状况。
我知道说起浪费大家脑海里想的是什么,是有些还吃不饱饭的人,还有非洲饥民呢……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前提,你丢掉的食物不是那些饥民可以吃到的食物,你丢掉的食物也到不了非洲难民那里。如果你不丢掉,那唯一的结果就是你和你家人使劲吃,要么吃坏要么吃胖。
这里就要聊一个教科书上资本主义的经典罪恶——牛奶为什么要倒进河里?
资本家为什么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肯便宜卖给穷人,或者免费赠送。
初中课本的教育,把资本主义描绘得邪恶不堪。
我们迄今为止,关于“牛奶倒进河里”,读到所有的分析,全部都是错误的。
因为它偷换了一个概念。
你看,非洲的小朋友多可怜。每年饿死几百万人。
你看,我家的小狗小猫多可怜。小动物最喜欢喝牛奶了。
你看,我多可怜。穷人夜宵还饿肚子呢。俺都恨不得家里变出二罐牛奶
讲这些话的人,他们偷换了一个概念:牛奶并不存在于你的冰箱中。
牛奶存在在哪里?在牧场里。
就像你觉得你浪费掉的食物,食物只是在你这里
如果你真的跑到“牧民”家里。真正的牧民,是非常非常热情好客的。他们会拿出 各种食物和你分享,绝大部分的牛奶,酥油茶,随便你喝,都不要钱的。 在蒙古,青海等游牧部落,甚至还保有着“暖脚”的习俗。
只要你肯到牧场,肯到草原深处。肯远离城市 200KM。牛奶是免费喝的。
牧民们真正无法负担的,是“距离”。 邪恶的资本主义下牧民倒掉的牛奶是因为距离。
从牧场到冰箱,这其中的距离是无限远。 从做多了吃不完的食物到饥民手里,这其中的举例是无限远。
什么时候会倒牛奶呢?Bingo,聪明人都想到了。
当都市里的牛奶售价,连“运费”都赚不回来的时候。
生鲜,水果,牛奶,蔬菜,就属于“极易腐烂”的食品。
在运输条件不好的 19 世纪,牛奶从美国中部的农场,运到大西洋边的纽约。耗时可能要一 周,甚至更多。腐烂变质不能喝。
更何况,在 21 世纪的今天,如果你“不幸”生存在欧美等国家,你还要面临一些“控诉” 费用。
如果小朋友喝了你的牛奶,拉肚子怎么办。 老奶奶吃坏了住院,索赔怎么办。 圣母敲诈勒索怎么办。
这些“法律”成本,远远超过了牛奶本身的售价。
经济学有几大要素,价格=f(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理工科的人,是极其严谨的。f(x)只要任何一个要素变了,价格都会变。
冬天的西瓜,夏天的草莓。 都市里的牛奶,农场里的快递。 要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价格剧烈波动。
马克思主义的不要脸之处,在于他混淆了“时间和空间”。 你一边说,家里面的小孩,饿得哇哇哭。营养不足,没有牛奶喝。一边又说,农场黑心的资 本家,把牛奶倒在河里。
“冰箱里的牛奶”和“农场里的牛奶”,并不是同一件商品。
牧场里的牛奶,我可以免费送给你喝。可是冰箱里随手有牛奶,我真的做不到。
把“农场里”的牛奶,运输到大都市来,是一个专门的行业。英语叫做 Logistic,我们叫做 “物流业”。目前在 GDP 中的份额,大约占 9%
冰箱里的牛奶,成本=牛的奶+冶炼加工+运输到冰箱
另外还有一块大家非常容易忽略的成本:信息成本
冰箱里的牛奶:成本=牛的奶+冶炼加工+运输到冰箱+信息成本
对于现代电子化的商业,买卖都已经到了“KW 人”的数量级。而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极 快。买不买你家的牛奶,心念转电几秒钟。
要撮合“买卖之间”的供求,需要一个超大型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如此重要,如此庞大,如此高科技复杂。 以至于他的市值,超过了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神华。我们一般称呼他为“阿里爸爸”。
传统的计划经济者,他们默认为,你是一个司机,你载着一卡车牛奶。 只要开到上海市区,你就可以把这厢牛奶卖掉。换成钱。
我倒是气极反笑。“卖给谁”?
上海那么大,你知道卖给谁么。你知道怎么收款么,你知道怎么刷好评么。
要不我给你一箱牛奶你卖卖看?
冰箱里的牛奶:成本=牛的奶+冶炼加工+运输到冰箱+信息成本+流量成本+风险成本
商业,一共可以拆成四块成本:
运输,从甲地到乙地
信息,淘宝京东平台
撮合
流量
风险
这四块成本,可以优化,但却是哪块也不能少的。
所谓“农超对接”,就是耍流氓。
所以你以为的浪费,其实往往不是浪费。做商业的,每天都面临成本的压力。如果这样做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那么一定会有更加节约的商业模式来代替它。
所以不要用表面上的“免费”或“浪费”来评说商业,要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凡事要经过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浪费生命才是最大的浪费。要让自己的每一天活得值得,才是“不浪费”的最高境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