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特别快乐的人,还得是特别的快乐。
开学仪式的主题是“从多巴胺到内啡肽”,镶嵌在火红的新年主题背景之中,这个主题大概能在我的脑海里转化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活动,也能感受到组织者们的良苦用心,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是我又一次经历了接近期待到实现期待再到回味期待的过程,参与的活动时间不算长,但保质期应该有“一学期”吧,有的还有些意犹未尽,但这样的遗憾一定也可以算是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物质,但这两种物质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当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大脑产生快感之后,人体会趋向于下次还能再做这种行为。但成瘾性跟多巴胺也有关系,一旦不好的行为与多巴胺的分泌产生关联,人类就有可能对行为成瘾,形成不良嗜好。
所以我们赖床很舒服、吃吃喝喝很快乐、吐槽八卦很兴奋、躺平很容易成习惯……毫不费力气的快乐让人趋之若鹜,可是谁又不知道越迷人的越危险呢?多巴胺不是不可取,是要适量取用,发现长胖了的痛苦等价于吃吃喝喝的快乐。
内啡肽是一种大分子肽类物质,当经历痛苦后,大脑垂体会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也可以让人体产生快感,类似于痛苦之后的补偿作用,感受到“痛并快乐着”也会增加重复此动作的可能。而内啡肽就很难和不好的行为产生关联了。内啡肽可真高傲,明明结局也还是让人快乐,却要先折磨人一番。
还是会想到《少爷和我》短剧里的那句话,睡一觉和累一天睡一觉,后者肯定更舒服。比如:预知今天有多项教务工作要进行,但截止日期不是今天,你会怎么选择?反正还有些时日,今天先不着急,今天舒服了再说;没几天时间了,我今天还是要做点什么吧,可是从何做起呢;这件事情如果我不做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明天开始再做也来得及吧……无论怎么选择,结果大概率不会有变化,因为能结果导向的选择最后不管怎样都会有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是就这件事情而言的,于自己而言呢?当然是无疾而终的。偷懒是人之天性,我们总想要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达成目标,那如果换个角度偷懒呢?比如把预知的事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周期排列下来放进日程表,这样不用纠结先做哪件事,一看就知道轻重缓急,也不会再做不做之前考虑可不可以不做,放进自己的日程表,里面的内容慢慢会真的有归属感,亲测有效。
其实我想说的特别的快乐,这里指的是把日程表里的事儿一件件地删除掉!删除的是几个字,留下的是让人望而却步而又无限向往的内啡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