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26岁,然后死掉。
——村上春树《寻羊历险记》
活到26岁,我就自杀。真不能理解人类怎么能忍受自己变老变丑,身上散发奇怪的味道,那样活着还不如死掉算了。
——电影《奇怪的她》
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大多是激进的左派,或痴或狂,或忧郁或悲伤,人生的精彩鲜活在年轻时达到顶峰,而成熟后的生活多半索然无味,琐碎到让人难过。
索性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死掉吧!很多人这样想。把生命定格在最绚烂处,戛然而止吧!
真不巧啊,掐指一算,我也快要二十六岁。
走出校门,站在社会的入口,我一无所有。
面对现实,似乎有种指间沙下的无力感。
身旁年龄相仿的朋友,也多半在相似的无力与迷茫中徘徊。
二十多岁,看见前面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成年人,很想问问他们活明白了没。还是已经死了。
虽然我不喜欢“人生导师”之类的角色,不过我真得承认,在很多时候,年轻人必须得有人引领,而这个人,起码得是在自己活到二十几岁仍然不乏一往无前的勇气的人。
这个导师,我觉得克里希那穆提可以当。
今天推荐的书,大概是我三年前读的,最近并没有翻看,但今天突然想起,也许该到重读之时了吧。
这本书是《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印度哲人,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仅此一点便令人十分认同——任何客观都掺杂主观,因此接受任何人的意志,都不如用自己的心去领悟来的真实。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是克氏教诲系列中最为全面的一部,从自我认知写到社会关系,从内心情感、欲念、思想,写到当下社会中种种现象和冲突,不仅剖析了自身,同时投射到社会中。人心种种困惑,书中均有讨论。克里希那穆提走过人生四季,能将个人领悟和思考总结成文字记录下来,是一笔人类思想史与自我认知方面的财富。
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掩卷沉思好久,仍有许多困惑。我知道,我肯定会读第二遍,第三遍,直至我读透读懂,不再需要它的那天。如果说年轻人的惑来自于对于自身的不解和矛盾,成年人的惑更多来自于外部社会,老年人有没有惑,这个虽然我也不太清楚,但有此书防身,我总觉得比什么动产不动产基金股票风投来得更安心些。当然,有一些不动产也是极好的。在有一些小目标什么的,那就更好了。
很喜欢看十八九岁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有青春的光。二十几岁,有些人的光还在,有些人没了,再后来,眼中有光的人就更少了。
曾经很多很多的女明星里面,独独觉得范晓萱眼睛最美,里面有一点桀骜,一点自我,一点天真,还有一点孤绝的勇气。在经历了一些苦痛一些沧桑之后,她的眼睛,依然如往昔。虽然我也过了追星的年纪,但我真的好希望,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完好地保存一颗赤子之心,不失去对信念的追逐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26岁死去什么的,那是懦夫说的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