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72666/07ae6418cd983f7d.jpg)
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用“大象”和“骑象人”来比喻无意识与意识的关系。
我们的“意识”就是骑在大象背上,指挥大象的“骑象人”,当“无意识”这头大象顺从时,“意识”自身是不会行动的。
如果大象拥有“不想动弹”或“想干别的”这种愿望,“骑象人”就会变得软弱无力。无论“意识”多么想要“必须完成!”,我们都无法实现,这是因为“无意识”在进行抵抗。“无意识”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但无意识为什么会抵抗呢?无意识为什么不去配合意识呢?它为什么会罢工呢?和谐不是最好吗?
其实仔细想想,潜意识是什么?在比喻中潜意识是大象。如果你想让大象用鼻子喷水,大象是完全可以胜任,也是可以执行的,但是如果你让大象跳舞呢?
这时候大概率大象是不配合的,为什么呢?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是因为大象不会而已。
大象为什么不会呢?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它。换句话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教会潜意识,潜意识不明白这件事是什么,不知道具体的流程怎么办理,因此就会产生罢工的现象。
潜意识是如何变成潜意识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习开车的时候,一切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但是当我们会开车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做其他的事情。这时候的我们几乎是没有意识存在的,就是说我们的意思没有在开车这件事情上进行关注,开车的行为全部转变成了潜意识来主导。
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个习惯的养成就是潜意识的养成。我们把每一件熟悉的支撑变成了习惯,把意识转化成了潜意识。
潜意识只是我们意识的习惯化,固化的存在。如果我们压根儿没有意识转化为潜意识的步骤,又哪来的潜意识呢?
怎么可能会进行否认,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似乎很多并不是我们意识转化而来的,我们行为有太多的随机和不可理喻。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不自知罢了。
如今我们的行为模式,那些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模式,都是意识固化的过程。它们的产生来源于以往我们的生活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不过这一切都是自动产生的,我们可能很少去思考和研究它。
这些没有经过优化和思考的潜意识,很多是具有很大的问题的。那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只是我们在支撑行为习惯养成的惰性和懒惰的积累罢了。但因为潜意识是没有意识的,潜意识以为这就是我们需要固化的过程,于是把他们固化了下来。
现在我们的点点滴滴都是有过去的习惯而累积的结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下意识行为,下意识动作以及下意识的想法,都是我们个人的习惯。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习惯和下意识的行为模式入手,仔细观察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是需要优化的。那些不符合我们要求的,也不符合我们意愿的,重新拿出来进行优化。对我们的潜意识进行改造,当我们的潜意识都符合我们的行为规则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就会真正达成一致。
网友评论